共享车维修外包线下运维成本无底洞拖累共享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1日 点击:[16]人次
线下运维成本"无底洞"拖累共享单车,外包单位用工涉嫌违法
2013年中国第一个共享单车品牌摩拜单车诞生以来,已经5个年头,曾出现过众多共享单车品牌,如快兔、小鸣单车等,都获得了大量的风险投资。但共享单车行业也面临诸多风雨——例如因为严重影响城市的交通、形象等问题被上海相关部门集体收了近5000辆单车;深圳交警因查处涉非机动车交通违法13615宗而开出了共享单车"禁骑令"。到2017年共享单车开始大萧条,进行行业洗牌,部分企业停服、倒闭,甚至出现卷走押金的恶性事件。
据媒体报道,线下运维成本这个"无底洞"是拖累共享单车的根本原因之一。
经媒体调查,某共享单车品牌O(下称"小O单车")将线下运维业务发包给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又层层转包运维工作,甚至转包给了个人。而不少运维工作人员参加小O单车的运维工作后,工资按天结算,没有社保,干了三个月,可能因为运维出现困境,直接就辞退或者克扣工资,完全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给予经济补偿金或者提前30天通知,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
而造成用工混乱的根源跟运维工作层层转包应该脱不了干系。
此外,层层转包还引发了另外一个乱象——"吃空饷",这种"吃空饷"最终又导致了"无底洞"。
据之前已经离职的运维人员向媒体透露的情况看,小O单车跟其他共享单车一样,基层运营模式是一个负责人负责一个区域,这个负责人的权力包括招聘人员及结算工资——每个月只要多报五六个人员就可以多拿两三万元。这种情况造成运维工资成本根本无法控制在合理范围。
有这种"吃空饷"的情况存在,加上运维人员不好招聘,人手与工作量不匹配,运维工作必然跟不上。而不到位的运维工作又造成共享单车的损坏率、丢失率居高不下,进一步推高了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比如单车造价仅200元,单车运维成本却远超200元,损坏、丢失——新投放——损坏、丢失,陷入恶性循环。
而讽刺的是,小O单车和其他共享单车一样,将运维业务外包的目的是希望降低运维成本。至于实际运维成本这个 "无底洞"到底是多少,共享单车们是不愿意拿出来公开透明地讨论的。
共享单车,靠疯狂融资烧钱抢占市场、不断利用技术持续提高用车体验争抢客户虽是无奈之举,但也应该多关注规范化管理,练好内功,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运维效率,这是企业长期发展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