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农村老房装修设计晋南襄汾县定兴村注重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7日 点击:[14]人次
定兴是汾城镇的一个大约2000人的村子。村内的民居大约保存还有10余座左右,都零零散散,残缺不全。之前查阅的资料中显示,这里当年有在西北地区经商的李姓家族,本期待能在这里找出几座精美的老房子,可惜的是大多都已经拆除了,唯有村内两座非常高----大约在 20米----的类似于碉楼一样的阁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往定兴的小路
村内街景
舞台广场
南门和阁楼
这两座阁楼横峙在村南和村中,样式和高度大约都差不多,像一对孪生兄弟,遥相对应。想来,这里是否曾因遭受了匪患,才如此热衷于建造如此高大的阁楼----这种阁楼在西中黄的进士院还有这么两座,不过西中黄的宅院属于邬堡式建筑,两座阁楼是在一个宅院内的。像这种单体的,一般坐落在正房的两侧,视建筑格局和风水而定。其他的村庄这样的阁楼亦很多,但是高度大约只在10米多。
第一座阁楼大约20米,楼体细长
建造阁楼的答案,在寻访的过程中很快就找到了。在保存的南城门的一处漫漶不清的碑石上,笔者找到了这么一段文字:“太平之南有定兴,为流寇作乱……”落款是大明崇祯六年。明末晋南曾受到李自成义军较为严重的侵扰,太平县的各村在官方的要求下,相继建造起了牢固的堡寨村墙,有的民居也出于自我防护的需要,在院内建起了较为高大的阁楼。其作用起初是用于防御和瞭望的,到后来社会相对安定后,这个建筑的风俗一直保留了下来,并参入了风水上的含义及炫富的成分。村人传言,旧社会地主就站在阁楼上眺望村庄外面的土地,因为楼高看得远,哪个伙计干活偷懒,都掌握在眼中了。这恐怕不确。旧社会的地主有很多是亲自参与劳动的,并不一定都是“监工”的角色。
南门楼中宣统年重修的石碑
同治年间的
崇祯六年的建造碑记,最老的一块,已经漫漶不清
村中老宅
村中另外一座阁楼,和南门附近的样式如出一辙,似乎更为高耸
村北一家大宅
门楼木雕
这个不知道起什么作用。路人说是厕所,我是不信的。但是建筑样式着实古怪
古钱图案的透气孔。山西商人对财富的追求总是那么赤裸裸
定兴村的这两座极为高耸的阁楼,从建筑风格上来看,似乎建筑于清代中期。这两座阁楼都曾经依托房屋而建,不过房屋在后来的历史中灭失掉了,显得阁楼更为高大挺拔。南门建造的时间则在明代。南门匾额“永固都”,字面意思不难理解。
回望村内
南门,土城墙已经拆除殆尽
匾额“永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