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世界杯冠军奖金1915年在巴拿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1日 点击:[11]人次
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日本公司参展的工艺品鬼工球,竟然比原产国中国的还多了一层。
眼看日本就要被评为冠军,危急时刻,雕刻大师翁昭提出一个验证真假的方法,结果出来后日本直接被取消参赛资格,灰溜溜离开了博览会。
中国古代涌现了众多手艺人,他们发明和掌握的很多技术,一直传承至今,放眼当今国际,那也是傲视群雄。
其中,有一种工艺品的制作技术,让外国人刮目相看,并认为只有中国人才可能掌握这种技术。它就是鬼工球制造技术,一种十分巧妙地工艺品。
“鬼工球”是一种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手工艺品,是用象牙雕刻而成。用象牙雕刻成球体,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可鬼工球却做到了牙雕套囚,一层牙雕球体外面再套一层牙雕球体,且每一层的球体都能够独立转动。
自从鬼工球发明以来,无数中国手艺人为之着迷,并潜心研究,怎样才能雕刻得更加精美,怎样才能让鬼工球的层数做到更多。早在宋代的时候,当时最厉害的手艺人已经突破限制,将原来的双层鬼工球,升级为了三层鬼工球。
在之后的不同朝代,各朝各代的中国手艺人继续将鬼工球的技术发扬光大,到现如今的中国手艺人,已经做到了极限,做出了25层的鬼工球。
做出25层鬼工球的人,名为翁昭,是一位民国时期来自广东中山的雕刻大师,从祖辈开始就已经在制作鬼工球。到了他这一代,他在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基础上,琢磨了多年,最终突破极限,做出了25层的鬼工球。
1915年,美国在巴拿马举办了一次万国博览会,比赛冠军将得到一笔不菲的奖金。
当时,翁昭就作为了中国队的一名代表,携带着自己的25层鬼工球参赛,为国争光。
外国参赛者和评委,看到鬼工球后,还以为就是一个普通的雕刻品,都摇头,中国的手艺人看来真不会什么超高的技术,名不副实。
看到这里,翁昭也看出来外国人对鬼工球技术不了解,所以上前进行了示范。只见他拿起鬼工球后,开始转动,显示最外面的一层,然后是里面一层,每一层都能够独立转动,一直到最里面一层。
此时,众人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是一个25层的套球体,每一层都雕刻有精美图案栩栩如生,从里到内,逐渐变薄,到最后第25层的时候,几乎薄得就像是一层纸,大约只有0.5mm。
看到25层鬼工球如此精美绝伦的雕刻技术,让围观的人群叹为观止,都纷纷感慨冠军非中国人莫属了。
可就在这时,一群日本人挤了进来,开始大放厥词,说中国人的技术都是从日本偷学过去的,还好意思拿到博览会上参赛。说完,为首的一人就掏出了一颗和翁昭面前长相一致的鬼工球,无论是材质还是上面的雕刻都相差不大,只是尺寸要大三分之一。
只是,日本说他们的鬼工球足足有26层,比中国的还要多一层。翁昭不信,立即上前查看,数了数,结果还真是26层,比自己的多一层。因为这种鬼工球,讲究的就是一层套一层,在雕刻的外形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雕刻26层自然比25层要难很多。
此时,围观的人们又开始改口,说冠军要属于日本人了。
虽然翁昭一行人并不相信日本人能雕刻出26层的鬼工球,可毕竟对方的实物就摆在了他们面前,只好默默等待比赛的最终评判结果。
随后,进入了各国工艺品的正式评定中,毫无意外,日本的26层鬼工球分数遥遥领先,成为了当场的焦点,也吸引了大量国际媒体的跟踪报道。
眼看几分钟后,举办方就要宣布冠军了,突然之间,翁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翻盘的机会。因为他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日本能够雕刻25层的鬼工球,所以一直在想验证真假的方法,砸开是不可能了,日本人不会同意。
好在,最后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并劝说举办方的评委对日本的鬼工球进行验证。为了以示公平,翁昭主动提出,自己的25层和鬼工球,将和日本的26层鬼工球同时进行验证。
验证开始后,翁昭让人在一个大水盆中倒满了烧开的热水,然后将中日两颗鬼工球都放进了盆中。随后,他又开始同时在两个鬼工球上面继续浇热水。
就在周围的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只见日本的那26层鬼工球突然就裂开了,然后内部鬼工球粘贴的痕迹露了出来。这时,大家也明白过来,原来日本的所谓鬼工球中只有几层是雕刻的,其余都是粘贴形成的,所以遇到热水那些胶水就融化了,最终整个26层的鬼工球就裂开了。
而中国的25层鬼工球,都是实打实用象牙整体雕刻而成,所以即使遇到热水,也保持了保证,并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就这样,日本代表在被戳穿造假后,灰溜溜地逃离了博览会。最终,中国的25层鬼工球,当之无愧,获得了冠军。
日本入侵中国后,还曾经派人去寻找翁昭,想要获得25层鬼工球的雕刻技术。好在翁昭躲藏了起来,没有让这一项国宝级技术被日本人给抢夺走。
战争结束后,翁昭收徒将鬼工球的技术发扬光大,成为了顶级的雕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