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装修隔音棉销售点地址下南山黄泥房变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点击:[13]人次
来源:丽水日报-丽水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的下南山村,离长深高速南山出口不到一公里。游客只要开车下高速公路五分钟,就能入住“欢庭·下南山”原生态度假村。而人们不知道的是,下南山村整村搬迁、破茧重生的“蝶变史”。
下南山,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约400余年。村落依山而建,可眺望千里瓯江和碧湖古镇,是瓯越风情乡村古建筑群的典型代表。
2005年,因生产生活需要,下南山村整村搬迁下山。村民离开后,村里老屋无人居住,古民居缺乏日常看管维护,加之泥木、青瓦屋结构本不堪风雨侵蚀,致使大部分古民居漏雨严重、梁架倾斜倒塌、木构件霉烂、墙体开裂坍塌,吊脚楼、马头墙、檐下、瓦楞等历史记忆逐渐消亡。
莲都区人民政府为保护古村落进行过两次维护修缮,却依旧因无人居住,村落慢慢衰败,令村民扼腕痛惜。
随着高速公路通车,这个破败山村迎来了新机。这时的莲都,亮出了“活态保护”古村落的制胜“王牌”。
2016年,下南山村联合浙江联众集团,通过“古村+众创”模式,打造了全国首个古村落度假综合体——“欢庭·下南山”原生态度假村。
在度假村的建设过程中,村前就有一条高速公路。为此,设计团队不仅做好隔音设备,还把高速公路涵洞的水引流到村里,形成了一个瀑布景观。此外,改造过程中还保存了村落原有的风水布局,营造水系环绕、流水曲觞,让静态的建筑与动态的流水交相辉映。
高速公路的存在,也为下南山村的发展带来了滚滚的客流和财源。通过高速冷链物流体系,下南山村早上刚采摘的杨梅,下午就能出现在各大城市超级市场里,让人们第一时间尝上最新鲜的杨梅。
下山后的村民们也嗅到了商机,在高速出口附近开了多家溪鱼馆,往来的司机们也可以在下南山村附近歇歇脚,品尝美食,喝上一口鲜美的瓯江溪鱼汤,暖胃更暖心。
便利的交通,更为游客们到度假村来游玩提供了便捷。下了高速,旅客们径直找到度假村,放下行囊,便可以和伴侣游历古村里的咖啡吧、图书馆和“丽水山耕”直销店。
2016年度假村开业前,下南山村村民收入主要依赖于杨梅种植,产业结构单一,受气候、年景的影响大,收入低且不稳定,多年来村里一直有着“有女不嫁‘南山男’,南山有女嫁外乡”的说法。
度假村开业后,客房入住率达50%以上,游客的到来使当地特色农产品黑炭杨梅产业焕发了新机,在度假村的餐厅里,摆放着一排排供客人饮用的杨梅酒。
旺盛的人气,让杨梅价格暴涨,主打杨梅产品价格已从每斤10多元涨到每斤50元。在度假村里,上到店长,下到一线服务人员,几乎都是下南山村和邻村的村民,他们既收着房子的租金,又赚着度假村的工资。
除此之外,下南山村农产品采摘、农家乐、农事节庆、民俗体验、养生度假、美术摄影等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为村民们的增收加砖添瓦。
2016年前,下南山村没有集体经济。联众集团入驻后,仅经营权转让分红和杨梅广场出租两项,每年就可为村里带来11万元收入。2020年,下南山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6.78万元、经营性收入达15.75万元。
下南山村曾一度是高速沿线的“问题村”。随着度假村项目落地生根,一大批村民得到就业机会,不但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还改变了旧有的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当起了农创客,做起了小老板。
如今,下南山村家风更文明、民风更淳朴、村风更和谐,还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近两年来,下南山先后建设了村活动中心、阅览室、写生场所、南山讲堂等公共场所,升级了医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黄泥房”变身“黄金屋”,度假村一晚上的房费就要1500元。门前的高速公路真正成为了村民眼中的致富路、“黄金路”和“康庄大道”。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叶浩博 见习记者 徐菁菁 通讯员 任斌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丽水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