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育儿线上教学常青藤教育把家庭教育变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点击:[10]人次
常青藤家训:
面对面的讨论不仅语言密集,并且让孩子通过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更有效地吸收了知识,所以家庭的“小常青藤”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如果家长放弃自己的责任,就很可能导致孩子的失败。
原文中提出“几十个人共享一个老师的效果怎么可以和一对一辅导相比?小班授课是精英教学,而家长们都忽略了,最小的小班其实是在家庭中,家长和孩子是一对一甚至是二对一的教学关系,孩子可以受到最多的关注。家庭在这一点上的优势要远远胜过学校。”
现在很多父母利用放学时间、和周末,去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特别是现在大语文环境下,好多孩子阅读理解、写作这两方面跟不上,家长又不会教,于是,家长就会选择找到合适的“小班授课”的机构,让孩子进行学习。
和传统的大课相比,这种“小班”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首先,在小班上是允许学生就自己不会的方面进行提问。我们传统的课堂,需要兼顾各个方面,所以没办法满足每个孩子差异化的需求。比如:课程讲快了,底子比较好的学生,能跟的上进度,就会有一部分反应比较慢的学生跟不上,听得云里雾里;反之,如果课程进度讲得太难,就会影响总体的进度。传统课堂里孩子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没办法照顾到每个孩子的需求,而小班化的教学可以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当碰到问题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发现,提出问题,并解答。
不管怎样,小班授课的优势显而易见:小班可以使孩子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关注,并且很容易开始面对面的对话和互动,这样的教学自然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原文中有个针对于“小班授课”的观点,给出了强有力的例子。
芝加哥大学核心课程的具体教学方式和要求,基本上都是小班授课。也有上千人的大课,但是大课在讨论的时候也必须要分成很多小班,有很多博士生作为助教。比如在90年代时的“财富、权利、美德”课,是由芝加哥大学的本科生院长亲自授课,选修的学生多达千人,需要将近30个博士生作为助教,每个助教带两个小班,每个小班20人左右。助教每周带领2个班分别讨论一次,而且所有的助教每周要和主讲教授再碰头开一次会,汇总各个小班的问题情况并讨论下周的课程安排。这种小班培养,保证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怎么可能不精英呢?
既然小班授课的优势这样明显,作为家长,我们也为孩子创造小班授课的环境吧!
其实,上面讲到的去学校以外的地方进行小班授课,那就不得不说,最小的小班授课,其实是在家庭中。是家长对孩子的一对一甚至是二对一。可以说,利用好家庭教育,可以收到比学校教育更好的效果。
可是,在家里进行高质量的“小班授课”,奈何父母不会教!别急,答案在后面。
在进行“家庭小班授课”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了解些有用的关键词,它们分别是:辅导、指导、引导、教导和主导,可以针对不同的情景把握好分寸利用这几种行动来教育孩子。
辅导:这个意思就好比是过河时主要倚靠孩子的脚和腿,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在关键或是危险的时刻“牵”他一下而已。孩子在用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行走着,我们只要在他需要的时候才给予他。
这个阶段的方法,适合于成绩比较好,接受能力强,自主学习能力好的孩子身上。我们往往只需要在孩子遇到难题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以达到解决问题。
我认为,在家长没能力解答,自己都不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给孩子提供学习工具,这样,孩子也能相对应地学会找资料。
但是,大多数的家长并不知道这一点,好像家长的给予是在满足家长想给的这个需要,而并不是针对孩子的真正需要。很多家长在无意识中自以为是地给予了很多,却在一厢情愿的爱护中伤到了孩子。
指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意识里有这么一种需要,应该给予适度地满足但如果指手画脚得太多就会导致孩子的依赖性和自我能力的弱化。所以,家长在给予孩子指导的时候要掌握好分寸。
比如:孩子在家里学习切土豆,相对于年纪小,能力弱的,就应该用简单有限的方式进行指导,切大块比切丝来的容易得多,所以就可以因材思教,让孩子切成滚刀块,简单、容易上手,成功率高。
引导:这个词好像是领着孩子走路的感觉。我们帮助孩子的引导适可而止即可。孩子在他自身成长的“整体”中会有自己的“主见”和“能力”,这些已经形成的能力会知道他自己好好走路。
这需要给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方面:早睡早起、帮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吃饭不看电视、从小学会整理床铺,穿脱衣服、鞋子等。学习习惯方面:按时完成每天的作业,并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小动作,学习完之后,要及时收拾、整理书包,准备明天的学习用具。
教导:这个词实际上已经露出一点点暴力的味道了。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
这个方法,适合学习中走动厉害,坐不住的孩子,需要强制性的帮忙养习惯。不过,也需要讲究方法。比如:孩子的专注能力差,可以一步一步来,10分钟左右休息一次,一个星期为一阶段,以后就慢慢加时间。
主导:这个词似乎有“主宰”的意味。家长要知道的是,孩子绝对不是你能够随意掌控的东西,如果你想主导孩子的思想或者是生活,那么你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将消失。
当然,这个就比较不推荐了。毕竟,我们需要培养孩子,而不是要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来。
当我们如何在家里,针对不同性格、基础的孩子,进行家庭里的“小班授课”的教育,那么,我们下一步,就是要懂得和孩子交流的艺术。
招式一:主动交流。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在饭前或者是在饭后,上、下学的路上,机会和孩子聊一聊学校里的状况。我一般会把风景、天气、今天的有趣事情等,一起跟孩子聊。每周可以定期把孩子叫过来和你们做一起做一些事,比如做饭、烘焙、逛街、打球、看电视、骑行、爬山等,一边做事情一边交流,让孩子在参与感里获得成就感。
招式二:认真倾听。当孩子发表一些异议的时候,我们不要急于反驳,而是先平心静气地听他把想法表达清楚,然后再针对他的观点和他进行交流。
当孩子发的一些异议的时候,虽然我们不爱听,或者这种想法不可取,马上制止孩子,会造成孩子表达能力的确实,变得语言不自信!所以,我们需要心平气和地听孩子慷慨激昂,然后再针对他的观点,引导他是怎么想的,再给予正确观点的输入。
招式三:讨论问题。遇到某些事情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听听他的建议并达成协议。比如,我希望孩子利用好过星期的时间,所以跟他们谈一下,怎么安排时间,如何安排时间,让孩子们既玩得开心,又能充分利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