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督导工作内容林聪仁老师的督导纪要和育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点击:[13]人次
今晚和大家分享林老师的督导教学纪要,保密原则,隐去案例的真实信息,和大家聊聊我的育儿反思,让专家的知识更好的指导我们和自己和孩子的相处。
何以幸福?唯有学习。
寻找心灵
1个原则:家庭治疗的原则:
咨询师要有一个初步的思路和安排,而不是完全依着付费人的脚步进行。
以妈妈或者孩子其中之一为主线。
要安排单独和孩子的见面,建立安全的关系。
而不是变成一个妈妈的延伸,或者像其他老师或者像妈妈一样的,切记避免评价孩子。
育儿启示:妈妈和爸爸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切记避免评价孩子,这是建立平衡的亲子关系的根基。
3个视角:
从孩子的角度,设想孩子分别会如何看爸爸和妈妈?从妈妈的角度,设想妈妈分别会如何看待老公和孩子?从爸爸的角度,设想爸爸分别会如何看待老婆和孩子?启示:
如果纠缠在关系里,无法理清思路,可以从这三个视角出发,换位思考,更全面的看到每个角色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责任。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关系里的其他人。
5个问题孩子拒绝上学怎么办?拒学的孩子经常是父亲母亲都完全使不上力,代表父母平时协作的默契不高,缺少共同的方向。
孩子通过拒学来控制。
爸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孩子有什么期待?这个期待有没有在什么时候有所转换和调整?
爸爸妈妈的共识,往往是孩子内在动力和梦想产生的基点。否则孩子就会陷入一个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为了交差而学习的状态。孩子内在的目标感很重要,父母的共识和沟通引导至关重要。
遇到不配合的孩子怎么办?要处理孩子的问题,不能只是和父母在工作,否则就无解。努力取得一次的见面机会,然后使劲浑身解数让一次变成更多次。要有一套和孩子互动的策略。针对不同的个体设计不同的方案。
见到孩子后,孩子不讲话,要尝试让他开始讲话,而不是套他的话,比如,你喜欢玩哪一款游戏?如果懂的话可以聊一聊,不懂的话可以邀请孩子示范给自己看一下:“哇,你作为这款游戏的专家,可以给我教一下怎么玩吗?”注意在这里咨询师可以这样做,但是父母不能直接这么做。如果父母直接这样做,就和孩子变成了玩伴。即使要这样做,先要设置好规则,有了规则的设定,再做这样的尝试才可以。
再比如孩子正在喝饮料,就可以问:“你喝的饮料是什么味道?为什么会喜欢喝这款呢”。面对青少年,从他的兴趣入手,比如穿的一双很特别的球鞋。
让孩子感觉不是被逼问,而是有兴趣聊点什么。
面对网络使用过度的孩子该怎么办?看一个家庭要看日常的状态,看一个孩子也是可以看他一天的生活状态。不运动、不洗澡、更喜欢待在自己的空间里,玩一个人的游戏,不断地重复,比较明显的网络过度使用。要去看一整天的生活,不能去评价他,这里的评价不仅仅指言语方面,它包括你的声音、语调、表情、动作等等你的反应,不能让孩子觉得你在评价他。否则关系就会陷入危机。
面对玩游戏的孩子要如何去设置时间,如何去建立规则?选择尊重孩子,像面对大人一样跟孩子说:玩游戏的好处和坏处。从健康管理的角度约定,让孩子从健康的角度做自我管理。可以告诉孩子:你这款游戏玩到什么级别了?如果孩子玩游戏和健康生活都能兼顾,那么玩游戏无可厚非,如果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生活学习,就可以告诉孩子:因为游戏,让你的生活脱离了健康的轨迹,这样你就没有办法发挥出自己最厉害的一面。
试试这句魔法之语吧,可以把它引申在其他方面噢。
夸奖孩子聪明好吗?一味的夸奖孩子聪明可能会害了孩子。阻碍孩子去尝试新的东西,因为孩子害怕“聪明”的光环被击溃掉,所以就会选择不去尝试。
把夸奖落在具体的事情上,有利于孩子清晰的认知自己。客观地感知自己。
3大法宝和青少年沟通的3大法宝是:新奇、好玩、有趣。
先和孩子达成同盟,才能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
家庭的规则、家庭生活的常态、家庭里每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都要建立起来,否则就失去了规则,形成混乱。
你在育儿路上有哪些困惑或者法宝?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
林聪仁老师简介:台湾网络成瘾防治学会发起人;成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高雄总医院精神科心理室主任
林老师温和、细致、坚定、善于启发和指引的风格让人如沐春风;
米豆妈妈简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专业的路上不断精进,在育儿路上坚定陪伴,采访更多的宝妈故事给你们听,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分享给大家。
@米豆妈妈说故事专业而坚定的陪伴,育儿路上,我们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