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近日新闻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位居第几位如何治疗与预防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8日    点击:[25]人次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位居第几位 如何治疗与预防尿路感染

一、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位居第几位

不满1岁的婴儿,其发病率约为1%,由于男婴有先天性尿路畸形者较多,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0∶1。1岁以后,则女婴多于男婴。在学龄儿童期,由于女性在尿路解剖和生理上有其特点,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而男性儿童仅为0.05%。在成年男性,除外尿路梗阻或畸形等诱因外,一般极少发生尿感;到50岁以后,男性大多易患前列腺肥大症,尿路感染亦才较多发生。少女的尿路感染发病率为2%,结婚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增加可达5%,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亦逐渐增加,到70岁时可达10%。可见,尿路感染的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积极预防尿路感染。

1.导尿操作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完整的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统的有力屏障,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粘膜的天然屏障。且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也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正常冲刷作用,致使细菌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起感染。

2.留置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留置导尿管不仅损伤尿道粘膜,破坏机体防御屏障,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对尿路上皮细胞造成机械性损伤,促进病原菌的定植,加上长期留置导尿管,管腔内细菌定居及各接头的污染,致使细菌容易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发感染。随着留置导尿管时间的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陈云霞调查发现当天插尿管发生尿路感染占4.1%(3例),留置导尿管3、7、11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1%(8例)、26%(19例)、72%(52例)。徐敏等报道30例留置导尿病人,3、7和10天菌尿发生率分别为26.17%、66.17%和93.13%。长期留置尿管>30天或终生带管的病人几乎100%发生菌尿。以上表明,医院泌尿系感染与插管及尿管留置时间有直接关系,且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尿路感染发生率越高,与国内文献报道相符。

3.性别、年龄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性别、年龄的差异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而且尿道括约肌薄弱,细菌很容易从尿道侵入膀胱,其次是女性的尿道口与阴道、肛门较靠近,易受肠道正常寄生的大肠杆菌的污染,所以,尿路感染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汪红等调查报道,432?例患者,女性214例,尿路感染21例,感染率为9.181%;男性218例,尿路感染8例,感染率为3.167%,由此可见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随年龄的增长,泌尿系统的解剖屏障和生理功能随之下降,男性常有前列腺肥大,女性常因骨盆底肌肉松弛而出现膀胱膨出,尿失禁、尿潴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刘晓玲等调查发现?16~40岁者19例,尿路感染1例(5.26%);41~60岁者32例,尿路感染18例(56.28%);61~86岁者49例,尿路感染33例(67.35%)。丁萍等报道>60岁的病人医院尿路感染发生率是<60岁患者医院尿路感染发生率的1倍,所以,年龄越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越高。

4.住院时间住院时间越长,发生医院尿路感染的危险越大。汪红等调查显示,住院时间不足15天的184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例,感染率为0.54%;住院15~30天的191例,感染7例,感染率为3.67%;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57例,感染21例,感染率为36.84%。这说明住院时间越长其感染发生率越高。而且医院尿路感染也影响病情的好转与治愈,增加并发症,延长病人住院时间。

5.无菌观念不强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因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造成的泌尿系交叉感染也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插尿管时若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动作不够轻柔,易损伤尿道粘膜,尤其是女性尿道短直,且富于扩张,与阴道口、肛门相邻,导尿时若冲洗、消毒不严格,就会为细菌侵入及增殖创造条件;而且尿道口周围有大量肠道细菌,在尿管护理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就会造成污染,使细菌直接种植于尿道和膀胱,从而导致尿路感染。另外,导尿管没有完全脱出或引流管衔接处脱离时,病人家属或医护人员没有重新消毒尿管,而擅自将尿管插入尿道或接回,再就是集尿袋已满未能及时倾倒,导致尿液逆流,这些也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

6.不合理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徐敏等认为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明显增多;岳素琴等调查233例尿路感染病例,在感染前有91.4%使用抗生素,说明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不但不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而且还可以致体内菌群失调,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导致二重感染。

二、尿路感染有哪些临床症状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发病突然,女性患者发病多与性活动有关。主要表现是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尿频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见血块排出。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1)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血尿;患侧或双侧腰痛;患侧脊肋角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

(2)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

3.无症状菌尿

无症状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多见于老年女性和妊娠期妇女,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复杂性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常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治疗失败风险的其他疾病,可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脊肋角压痛,耻骨上区疼痛和发热等)。复杂性尿路感染常伴随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其导致的后遗症也较多,最严重和致命的情况包括尿脓毒血症和肾功能衰竭,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可逆和不可逆等。

三、怎么预防尿路感染

1.坚持大量饮水:每天大量饮水,每2~3小时排尿1次,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饮茶水或淡竹叶代茶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注意个人卫生:女性会阴部及尿道口寄居的大量细菌,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经常注意yin部清洁,要勤洗澡,用淋浴,要勤换内裤。

3.去除慢性感染因素: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妇科疾患、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等易发生尿路感染疾病,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4.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和插管。

5.预防用药:预防服用抗菌药,可选用复方新诺明、吡哌酸、氨苄青霉素中的一种,防止副作用及抗药性产生,还可服用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进行预防,对预防尿路感染安全有效,对尿路感染患者防止反复预防效果强。一般病人睡后多不排尿,尿液长期停留在膀胱内,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故临睡前按说明书服用银花泌炎灵片,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对尿路感染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6.坚持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病人,要耐心按医嘱坚持治疗,不要随意停药,即使症状消失后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直至尿细菌培养数次正常之后,或按计划治疗疗程结束之后未再复发者才可停药。

7.纯天然植物道地取材大复方中成药,利用金银花、半枝莲、扁蓄、瞿麦、石韦、川木通、车前子、淡竹叶、桑寄生、灯心草的多靶点协同作用,以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利湿通淋、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为治疗标准,能够全方位、多靶点消灭病菌,创造良好体内环境,阻止细菌入侵,从根本上阻断疾病复发根源。

四、如何治疗尿路感染

1.女性非妊娠期尿路感染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治疗建议采用三日疗法治疗,即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由于单剂量疗法的疗效不如三日疗法好,目前,不再推荐使用。对于致病菌对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高达10%~20%的地区,可采用呋喃妥因治疗。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治疗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14天,对于轻症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使用高效抗生素疗程可缩短至7天。对于轻症状病例,可采用口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如果致病菌对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敏感,也可口服此药物治疗。如果致病菌是革兰阳性菌,可以单用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对于重症病例或不能口服药物者,应该住院治疗,静脉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或广谱的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氨曲南治疗;如果致病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可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必要时可联合用药治疗。若病情好转,可参考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口服治疗。在用药期间的方案调整和随访很重要,应每1~2周作尿培养,以观察尿菌是否阴转。在疗程结束时及停药后第2、6周应分别作尿细菌定量培养,以后最好能每月复查1次。

(3)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除了抗菌药物治疗外,还需同时处理泌尿系统解剖功能异常以及治疗合并的其他潜在性疾病,若有必要还需营养支持治疗。如果病情严重,通常需要住院治疗。首先应该及时有效控制糖尿病、尿路梗塞等基础疾病,必要时需要与内分泌科等相关专业医生共同治疗,否则,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很难治愈本病。其次,根据经验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在用药期间,应该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和/或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尚需要联合用药,疗程至少为10~14天。

2.男性膀胱

所有炎男性膀胱炎患者均应该除外前列腺炎。对于非复杂性急性膀胱炎可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剂量同女性患者,但疗程需要7天;而对于复杂性急性膀胱炎患者可口服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连续治疗7~14天。

3.妊娠期尿路感染

(1)无症状菌尿妊娠期间无症状菌尿发生率高达4%~7%,常发生于妊娠的第一个月,其中多达40%病例可进展为急性肾盂肾炎,因此建议在妊娠早期应该常规对孕妇进行尿培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菌尿患者。目前建议对于这类患者应该采取抗感染治疗。推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3-5天抗菌药物治疗。可选用一下列方案中的一种:①呋喃妥因;②阿莫西林;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请患者于停药后1周时来医院复查尿培养,以后每月复查一次,直到妊娠结束。对于反复出现无症状菌尿者,可以在妊娠期间采取抗生素预防措施,于每晚睡前服用呋喃妥因或头孢氨苄。

(2)急性膀胱炎推荐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3~5天抗菌药物治疗,如果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给予呋喃妥因、或阿莫西林、或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治疗后需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若反复发作急性膀胱炎推荐每日睡前口服头孢呋辛或呋喃妥因直至产褥期,以预防复发。

(3)急性肾盂肾炎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发生率1%~4%,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推荐首先根据尿培养或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静脉输液治疗,如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选择头孢曲松,或氨曲南,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吡肟,或氨苄西林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可改为口服抗生素治疗。总疗程至少14天。

4.无症状菌尿

对于绝经前非妊娠妇女、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脊髓损伤及留置导尿管的无症状菌尿的患者不推荐抗菌药物治疗。然而,对于经尿道行前列腺手术或其他可能导致尿路黏膜出血的泌尿外科手术或检查的无症状性细菌尿患者,应该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采取敏感抗生素治疗。

5.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1)无症状菌尿大多数无症状菌尿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一些例外情况推荐进行适当治疗:毒力较强的微生物造成的院内感染;可能出现严重并发感染风险的患者;泌尿系统手术的患者;某些可引起高菌血症发生率的菌株感染;以及年龄较大的女性患者移除导管后可能需要短期治疗。

(2)有症状的感染推荐在取尿样培养前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更换留置时间超过7天的导管,或采用其他方式引流如阴茎套引流、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等;如无必要继续置管者可不再插管。推荐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初始可根据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之后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症状较轻者可采用口服用药,一般用药5-7天。症状较重、发热、血培养阳性及胃肠道给药有困难者可选用非胃肠道用药,如肌肉或静脉注射给药。病情严重者一般用药10~14天。偶现念珠菌感染,可采用抗真菌治疗。不推荐长期无根据使用抗生素治疗。

网站关键词排名不稳定的原因是哪些

网站优化

APP软件开发

百家号内容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