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网络资讯

育儿20个理念李玫瑾教授精心整理最精华的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点击:[13]人次

李玫瑾教授,1977年就读于人民大学哲学系,82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研究犯罪心理学。在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过程中,李教授发现成年人的很多行为都和早年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柚妈听过李教授的关于儿童成长的系列讲座音频,看过几期她在锵锵三人行的节目,获益良多,觉得李教授真心是当今难得的优秀的心理学家之一,不媚俗,有担当,非常优秀。

最近网上也开始到处转发着李教授说儿童教育的视频音频,每次都能简单快速直接的找到问题的根源,帮助我们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教育难题,纠正我们惯性的思维误差。

今天从李教授的公开演讲中整理出来很精华的20段育儿理念,分享给大家,是我认为我们作为父母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时刻学习和注意的地方。希望美妈们能够有所收获。

1.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2.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孩子也一样,未成年时期大体可以分为12岁之前的依恋期和12-18岁的青春期依恋期。这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最关键期,青春期需要些社会的参与。

3.以性格为核心的人格,是决定人生,尤其是45岁生活的关键,所以人格教育家庭要重视。

4.一个人如果小的时候没有被善待过,你就不要指望他成年之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5.孩子一岁以前,甚至三岁之前,最好由母亲亲自抚养。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无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满足和快乐都和抚养人息息相关。认人是最早的情感现象,也叫依恋, 由此父母才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6.有种人脾气暴躁、容易激动,还有一种人平和大度,前一种人早年的抚养一定是亏欠的,后一种人早年的抚养定是非常到位的。

7.真正的养育过程,肯定是唠叨的,是有言语的,这叫做有亲情抚养。言语发育和社会性发展(愿不愿意和人交流、亲近)、认知等能力都会在有亲情抚养和无亲情抚养的背景下表现不同。

8.孩子成长过程的心理阳光比智力更重要, 所以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我一定让他活得快快乐乐。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在逼孩子,这种教育导致我们的孩子到后来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9.未成年人的很多问题是滞后问题,比如当你发现孩子已经很难教育了,其实问题发生在很早之前。

10.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他要的东西不能给他,怎么办?做到四个不要:一不要骂,二不要打,三不要说教,这个时候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在他耳边的都是噪音。四你不要走开,平静地看着闹,温柔而坚定的拒绝。

比如他要买小汽车,家里已经有无数辆了,他还要买,在商店开始闹起来,说我就要这辆小汽车,我不走。这时候,父母就一定要对他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把他抱起来抱回家,不要打不要骂,也不要管他,任他闹。抱回家把他放进卧室,因为卧室没什么危险,把门一关,一个人来管。

11.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我们话有时候只要说到了,孩子知道了,你就不要非得让他承认错误。青春期的孩子让他承认错误是很难的。不要和孩子争执到底,那吵到最后反而会让孩子对你不恭敬。

12.我的孩子高考前,她当时很痛苦,怕考不上对不起我,我说没问题孩子,就这些钱,你考不上你想开店,我把这钱给你做启动资本,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人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

13.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到后来承受力就越好。除了他可能暴力一点,有些事情容易暴力,但他绝对不会有天有地,遇到挫折就去跳楼自杀。尤其家里有儿子的,干万不要照顾太周到。逆子很多时候是百依百顺造成的。

14. 孩子6岁之前管什么呢?很重要一点,就是几个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6岁时候说不行,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滚,可是你等他12岁再说不行,他可以拔腿离家出走,他可以说你不答应我,我就跳楼。

15.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吃一点体力之苦。

16.二胎家庭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怎么办?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大的身上,不要放在护小的上面。

17.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的成功在于他的自信,孩子学习很重要,但是不是唯一。老师有一个分数线有一个任务,作为家长,我们要顾及孩子的全面发展。分数是老师管的,父母要管的是孩子你上学快乐不快乐,有没有人欺负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我可以帮助你什么。

18.要让孩子“参与”到家中的大事,不管他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家中的大事都要告诉他,听他的意见,让他做一点没有坏处。

19.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和家庭背景,孩子最好的朋友往往是孩子最大倾诉者,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观察孩子最好的朋友的行为,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如果交的朋友不太好,你也可以问问孩子认为朋友的优缺点,表达你的意见就好。

20.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背景中的问题,有的时候你用什么方式教育,他就用什么方式对你。你尊重他,他就尊重你:你不尊重他,他就不尊重你。

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这是个很大的话题。家长需要学习,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学习。有的言论合适我们洗耳恭听,有的评论不适合家里情况就请自动忽略。愿你和柚妈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我是香柚妈咪:大熊逆袭会成员,家有一枚两岁半萌娃,专注分享育儿,个人成长等方面的优质内容,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美国看病咨询网站

安德森医院看病中介费多少

专家解读赴美就医趋势医疗资源匮缺与文化差异成为挑战

赴美就医签证的申请流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