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全国经济

破解育儿焦虑感受健康社工1如何缓解社会普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点击:[13]人次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廖华歌提出,建议给年轻妈妈延长产假,“尤其对于二孩妈妈来说,这会是一个很好的缓冲期。”这看似为女性争取权益的建议却遭到了很多女性的反对,产假延长了,可用人单位还敢再招这样的女性员工吗?职场焦虑,这是很多生育女性在重返职场时都会遇到的问题,而职场焦虑仅仅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育儿焦虑一个方面。如何缓解社会普遍存在的育儿焦虑难题?

精准科普,解决就医痛点

在儿童专科医院,患儿家长对就医体验意见,往往集中在“三长一短”上,即排队时间长、等待时间长,取报告时间长和诊疗时间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长”问题现都能通过线上服务等信息化服务逐步解决。但“一短”问题,也就是诊疗时间短的痛点,家长反映比较集中。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2014年通过调查,发现每次就诊时家长提问都很具有共性,这说明家长平时对育儿知识的储备不足,一旦生病就手忙脚乱。2014年医院推出了“家长学校”健康讲座项目,每周末通过医院微信招募,线下讲座的形式,把关心的共性问题通过专家讲座满足家长的对健康育儿的需求。经过两年的实践,目前已成功组织229期线下活动,惠及3万多名群众,家长们在育儿知识积累上有了普遍的提升,同时也提高就诊期间的有效性,也增进了医患关系。

调研家庭需求,健康社工脱颖而出

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钮骏介绍,“以往医院的医务社工把已患病的儿童和他们的家长作为服务对象,但随着家长学校的开展,我们又发现,每次讲课都只针对儿童某一种疾病,针对社会普通家长的系统化的育儿科普还没有。比如1岁以内的孩子,家长最关心哪些;1-3岁的小孩有哪些情感需求;3-6岁的小孩需要怎样的教育等等,这些问题并没有形成体系的科普,这时健康社工的概念也就脱颖而出,通过专业的服务去帮助这些家长提高育儿能力,缓解育儿焦虑,协调家庭育儿角色,促进形成良好的育儿环境,让孩子能更好的健康成长。”

儿童医院积极回应社会中普通家长对于医疗健康知识的普及的需求。为了解现阶段儿童家长对健康服务的需求,2018年3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通过“上海市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号发放1-3岁儿童家长健康服务需求问卷,共收到495份有效回复。调查结果显示,41.3%的家长表示“照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令我感到灰心丧气”;65.7%的家长感到紧张焦虑;49.2%的家长表示不能协调好工作和照顾孩子的时间;36.3%的家长表示“与我父母相比,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去做个好父母”;77%的家长希望提高育儿的知识和技巧;72%的家长希望能了解和掌握儿童常见疾病预防;61%的家长希望拥有改善家庭沟通方式的技巧。

医、校、社合作,共建“妈咪宝贝帮”

上海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钮骏表示:“调查后我们发现,家长们不仅有育儿焦虑,家庭中的育儿冲突也非常突出。老人的带娃方式和年轻妈妈之间有很大的代沟,一个是传统育儿一个是科学育儿。这意味着只普及育儿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家庭需要,还涉及家庭关系的协调,建立科学的家庭育儿观,才能营造良好的育儿环境。”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早在2017年,“妈咪宝贝帮”健康支持服务项目就以落地。该项目在上海市女性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巾帼园)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联合打造,将在家庭、医院、社会等方面给与家长全方位的支持,率先探索“健康上海”妇儿类大健康综合教育的新模式。将从备孕、孕中,宝宝0-1岁月、1-3岁、3-6岁多阶段给与家长和儿童提供身心健康支持。

“小社工”助力健康大服务

在发展的两年过程中,探索出以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模式为载体,首创了健康社工实务模式,以健康育儿为核心,引入社工专业、心理专业等非医疗资源。在每周六下午邀请10-15组家庭前往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院区为0-1岁,1-3岁宝宝的爸妈们带来四次系列课程,包括认识母亲角色、协调与老人合作育儿、更好平衡生活与工作提升育儿效能、提升亲子互动技巧、给与新手妈妈精神上的正面引导等等。

系列的健康社会工作小组活动受到了众多家长点赞,豆豆表示:“新手妈妈除了经历分娩通、伤口恢复痛、堵奶痛、长期缺觉等生理痛苦外,还要学会处理产后抑郁、家庭矛盾、育儿分歧、工作和生活协调等其他方面的矛盾,非常需要在心理健康和其他专业知识方面的专业指导。”莹儿表示:“课程在夫妻关系、老人沟通、家庭氛围上开拓了我的思维,从0-1岁项目一直参加到1-3岁项目,我要把小区妈妈们都叫上,继续参加。”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刘继同教授在得知“妈咪宝贝帮”项目开展情况后,特意告知:上海市儿童医院所做的正是他想推动和倡导的健康社会工作,医院已经做出健康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即妇女、儿童与家庭健康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同时希望医院总结经验模式,扩大宣传推广,因为这是当下社会的真正痛点和需要。

健康社会工作概念: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刘继同教授在《中国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与现代医生人文关怀型社会工作角色》一文中指出在卫生保健体系中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专业化帮助服务就是健康社会工作。换言之,在健康照顾处境中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专业化帮助服务就是健康照顾社会工作(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etting)。简言之,医院、医务和健康社会工作泛指在医院、医疗照顾处境、健康照顾处境中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专业化帮助服务,或是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医疗照顾或健康照顾性质的社会服务活动。

2015年是中国健康社会工作元年,医务健康社会工作已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举措,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重要举措,标志中国医务社会工作与健康社会工作时代的来临。现代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内容的界定标准和主要依据是人类生命周期和健康需要体系。生命周期主要是指从人类生命孕育到临终死亡的整个过程,人类健康需要主要是身体、心理、社会、灵性需要四类需要。依据现代社会福利理论,医疗照顾与健康照顾是最重要的社会福利,身心健康是现代公民最重要的基本需要。鉴于此,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型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模式出现是历史必然,由医院社会工作发展为医务社会工作,又迅速战略升级为健康社会工作也是客观社会需要。

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从2016年率先从服务患病儿童及其家长需求的医务社会工作视角,拓展至服务社会普通家长的育儿需求的健康社会工作视角,2017年“妈咪宝贝帮”妇儿大健康支持服务项目的落地成为医院开展健康社会工作的标志,目前已经与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大学等单位合作,研发了备孕、孕中、0-12月龄,1-3岁四个阶段的健康社会工作领域,经过两年的实践,服务1000余名家庭成员,取得良好的实践基础和社会效应。

出国看病服务中介怎么样

世界医疗网

美国安德森看病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