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育儿故事新西兰父母育儿先育己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点击:[12]人次
回忆:
在生完第一胎是2011年,没有什么育儿经验,总给孩子买很多乱七八糟看到什么就买。后来出现了,出去购物孩子什么都要买,但是买回家玩一会,就要看电视。
之前在国内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逼迫、恐吓等,但是在新西兰的孩子是不能打不能骂,你根本无法快速的让她知道父母的意思。如果就放任孩子不管,中国骨子里的“子女不教、父母有过”又很扎心。于是我和老公就开始琢磨该怎么办!那时候我发现我想教育孩子真的非常困难,靠逼迫并不是我最想要的教育方式。
改变:
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培养孩子“耐心”的特征之前,要确保我们自己已经具备这个性格特征。毕竟你自己如果是个“控制不住自己的人”,要求孩子的时候,孩子心中就会有疑问或者不满。我们后来住到了新西兰,下定决定要把以前在国内的那种很浪费的生活习惯好好改一改。
学习:
1、在书上看了这个“棉花糖”的例子,感受特别深刻。分享给孩子。让孩子知道“培养耐心“是一个非常好的性格特征。之后看到其他也分享给孩子,不一定,要让他背或者记住,只要让他知道即可。
2、我和老公自己学习了“建立预算”,更好的知道我们自己能有多少钱来支配孩子们的玩具,哪些钱需要去投资。
3、在家庭方面全家人就用一辆车。这一点对中国人来说真的很难吧。毕竟在国内家里每人一台车已经成为习惯。还有就是“羞耻心”,我们克服了多少次开这种小车时候的羞耻心已经记不清了。我老公作为一个男人对车是情有独钟的,但是他带头延迟满足。对于我也是,我老公家里,在国内给我买的跑车,我也很习惯了外观漂亮的车,但是我也忍住了这些欲望。告诉自己,国内的很多东西,都是靠父母我们才能享受到。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是去学习,而不是去过度享受。
4、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孩子确定自己这一次要花多少钱?原因是什么?孩子们自己在众多玩具种选择适合的,在父母预算之内的,并不孩子看到什么就买什么,这些都要提前和孩子说好,练习了几次之后,孩子就非常习惯这种消费方式。
5、我们定期开“家庭会议”让孩子们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也给他们无形中加深了印象。
总结:
在未来,我和老公相信,所有我们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而创造当中,“延迟满足”是最难也最该坚持的一个美好特征。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孩子们,非常快乐的和我们一起努力生活在我们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