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农民互联网

育儿大拿的科普知名育儿博主一得他爹带来的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点击:[9]人次

3月5日,一位在美国常青藤名校留学的19岁学生离世了。离世的原因,官方暂时没有公布,但据铺天盖地的小道消息说是抑郁症导致的自杀。

这一消息让很多网友感觉到震惊:他不就是我们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吗,聪明乖巧又懂事,怎么可能自杀?

何况他父亲还是微博上的育儿大拿,网上分享育儿经验、出书、讲座一个都不能少,甚至还有一大批粉丝顶礼膜拜,成为了某一线城市妈妈圈里的神级人物……

直到3.5日的噩耗传出,很多粉丝还是不解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孩子做出了如此的决定,难道我们一直在学习的都是错的?

网上也充斥了各种针对知名博主“一得他爹”的各种质疑和分析,从家庭环境、亲密关系、自尊自信、沟通交流等方面翻了底朝天,都希望能借此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时至今日,讨论热度才有所降低,桃子爸爸无意通过逝者赚取流量,但是想通过这个案例给大家输出一个观念:育儿路上避免别人踩过的坑比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更重要。

论证这一点呢,要从心理学的源头说起。心理学的源头是哲学,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可是心理学的独立并不像物理学等学科从哲学思辨体系转向科学实验体系那么纯粹和彻底。很多心理学流派和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依然是哲学理论,比如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与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关系密切;精神分析流派的祖师爷弗洛伊德也被当做哲学家写入西方哲学史,其重要的分支也跟现象学、诠释学和存在主义哲学流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很多人不明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因此会把心理学归入自然科学的领域,进而也就进入了思想误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实这个认知存在很大的问题,也会误导很多人,让很多人觉得心理现象的产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乃至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都是可以复制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鼻祖华生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能把他们训练成任何我想要的样子!” 就是这一理论的真实写照。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哲学理论是一种纯思辨的行为,大多需要直觉、想象和逻辑,不一定需要生活的验证,所以哲学理论是引领整个时代前进的风向标。很多自然科学的理论最早是以哲学思辨理论的形式存在,直到它被科学实验所证实就变成了自然科学理论。化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原子就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思考出来最后被近代化学所证实的。

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数学和逻辑,讲究可重复性。所以自然科学的理论、实验有很高的要求:同样的条件必须有同样的结果,否则就不能称为科学理论。

心理学则完全不同于自然科学,对于个体来说,遇到同样的事件或者刺激,因为认知、调控或者处理模式的不同,个体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处理结果、以不同的情绪应对。因此,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的学科不能称之为自然科学。

但是人的心理行为也不是完全天马行空毫无迹象可循的,还是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只是这种规律性不像自然科学那么绝对。这种具备一定规律性,又不具备可重复性的理论通常被我们归入社会科学。

育儿行为的发生跟心理发育是密不可分的,自然也很难用自然科学的可重复性去验证。

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决定其未来成就的因素有很多:基因、自然环境、家庭关系、抚养方式、学校教育、依恋关系、智商、情商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没法穷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更没办法让所有的孩子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同的孩子面对同样的教养方式也会呈现不同的态度和结果。

所以指望学习别人的育儿经验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不现实,每一个孩子可能都值得被单独的关注和对待,但是避免别人育儿路上踩过的坑确实很重要,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很多家长热衷于学习各种网络大神的育儿经验,甚至把别人家的孩子当做模板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老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看到的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却没看到别人家孩子的心酸。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搜搜小甜甜布兰妮的案例,看似成功的背后藏着抑郁的心。

就像很多“一得他爹”的粉丝一样,盲目追逐别人的育儿经验,到头来确是一场空。当巴掌狠狠地打在自己脸上的时候,可能才会是最痛的吧,不只是脸疼,还有心疼和钱疼吧。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25029038@qq.com

和谐亲子关系,促进心理健康,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还不错,请关注、转发、点赞,谢谢支持!

亲子关系、婚姻咨询、企业团体训练、企业管理培训、职业生涯规划、高考志愿填报、企业EAP...

海外就医中介排名

MD安德森医院预估费用

安德森看病中介

赴美医疗中介有哪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