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变速原理是什么变速车的工作原理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9日 点击:[26]人次
汽车的变速原理是什么(变速车的工作原理)
1.汽车的变速原理是什么
手动变速箱[变速箱主要指的是汽车的变速箱,它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biansuxiang]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
其中液力变扭器是AT最具特点的部件,它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构件组成,直接输入发动机[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动力传递扭矩和离合作用。泵轮和涡轮是一对工作组合,它们就好似相对放置的两台风扇,一台主动风扇吹出的风力会带动另一台被动风扇的叶片旋转,流动的空气——风力成了动能传递的媒介。如果用液体代替空气成为传递动能的媒介,泵轮就会通过液体带动涡轮旋转,再在泵轮和涡轮之间加上导轮以提高液体的传递效率。由于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变矩范围不够大且效率偏低,因此在涡轮后面再串联几排行星齿轮提高效率,液压操纵系统会随发动机工作变化自行操纵行星齿轮,从而实现自动换档。
2.汽车制动加速的工作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
楼主说的情况应该是制动和给油的同时降档了,刹车是控制速度的需要,而踩油门是为了保持引擎转数。
手动变速汽车在超车时需要降挡,而不是深踩油门。
简单的说,车子要跑出高速,就需要马力。加速,就需要扭矩。但扭矩和马力的输出特性又是不同的,调校时很难两者兼顾。
一般来说,普通民用车发动机的扭矩输出比较平缓。大概超过4000转后,扭矩不升反降(绝大部分)这是一个比较矛盾的地方(超车需要加速)。还有就是扭矩是经过变速箱和最终减速齿轮传到驱动轮[前轮驱动系统是如今应用最为广泛的。]上的。最终驱动车子的驱动扭矩不是发动机输出的额定扭矩,而是最终体现在驱动轮上的驱动扭矩。扭矩是经过变速箱和终减速齿轮放大的,而终减速齿轮比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说变速箱处在哪个挡位就很重要了!挡位越高,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到达驱动轮就越小。挡位越低,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到达驱动轮就越大。(各挡位的齿轮比视变速箱调校情况而定)
举个例子
一般我们在开车时速度并不会很高,50—60KM/h的样子,了不得100KM/h。
此时变速箱应该是处在最高挡或者次高挡,发动机转速也就2000多。
扭矩和马力都没有达到最大输出状态。
如果只是深踩油门,驱动轮的驱动力会很差,发动机转速提升很慢。
所以加速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需要降挡,降挡之后发动机转速立刻得到提升(当然这不是靠驱动轮扯高的)
再由于降挡时增大了齿比,到达驱动轮的驱动扭矩会被再次放大,加速明显改善。
理论上大概就是这样的。
3.汽车行驶的原理是什么
静止的汽车如要运动,必须克服四种阻力。
(1)滚动阻力:滚动阻力主要是轮胎和地面之间由于汽车的重力的作用产生相对变形所引起的。阻力的大小,汽车的总重量,轮胎的结构和气压,路面的等级和好坏有直接关系。
(2)空气阻力:空气阻力是由于汽车在运动中表面与空气摩擦,车身前部迎面气流的压力和后部空气涡流造成的真空度所形成的。阻力的大小,与汽车的迎面正投影面积、流线型程度,行驶速度等有关。其中速度影响最大。当车速达到50公里/小时时,发动机功率的30呖左右用于克服空气阻力,80公里川、时,发动机几乎一半消耗在风阻上。所以,中速行驶,汽车最省油,风力和风向也影响风阻的数值。
(3)上坡阻力:上坡阻力取决于汽车的总重量和坡度的大小。汽车的总重量及道路的坡度大,上坡的阻力大,反之,阻力就小。下坡时相反,成为汽车的推动力。
(4)惯性阻力:惯性阻力只是在汽车变速运动时才会产生。根据惯性原理,汽车加速行驶时,惯性阻力与行驶方向相反,当汽车减速时,贮存的动能又力图保持原有的速度,向前滑行。为了克服上述的汽车行驶阻力,必须对汽车施加一个推动力,使之得以按照要求行驶。
汽车发动机通过传动系将扭力传递到后轮,在后轮的边缘与地面接触的部分产生驱动汽车前进的力,即牵引力,当牵引力与汽车行驶总阻力相等时,汽车等速(匀速)行驶。牵引力大于总阻力,汽车加速行驶,小于总阻力,减速行驶。所以,加速或减速,完全由牵引力大小来决定。
4.汽车运动时的力学原理
汽车之所以能运动应该主要用存在于汽车内部的成对主动力F、F' 来解释。
就对汽车的运动而论,由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原力S同时作用于汽车质心与主动轮的接地点,后者为地面施与的静摩擦力f 所平衡。
由于汽车在水平方向上是自由的,它的质心也自由,所以汽车的质心将在原力S的作用下向前移动,随后带动整部车子运动。
存在于汽车内部的原力,最终是由汽缸中汽油因爆燃产生的高压气体同时向相反方向推动活塞与汽缸的结果——活塞经过复杂的传动装置最后与主动轮相联,汽缸固定在汽车上,于是高压气体推动活塞,造成活塞与汽缸的相对加速运动,最终转化为汽车质心与主动轮接地点的相对加速运动,使得汽车向前加速。
如果汽车发动机的内部构造真的如图25-2所示,那么该汽车是根本不可能正常行驶的。
因为汽缸中的可燃气体爆燃后虽然确实可以推动活塞发生相对于汽缸的加速运动,但当活塞运动到最右边以后,就不可能再来第二次、第三次了。
所以,现实生活中的汽车发动机,一般是四冲程[发动机的活塞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极限位置的距离称为一个冲程。]发动机,活塞在汽缸中来回运动两次为一个周期。不管是来还是去,一次为一个“冲程”。其具体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四个冲程分别为:
①进气冲程:
图中的0-1过程。活塞下行时,空气和汽油蒸汽同时被吸入汽缸,互相混合;
②压缩冲程:
图中的1-2过程。活塞上行,压缩混合气[混合气gas mixture,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组份,或虽属非有效组份但其含量超过规定**的气体。]体;
③作功冲程:
图中的3-4过程。已被压缩的混合气体在电火花点燃下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在极短时间内使得汽缸中气体的温度与压强急速上升,给整个汽缸内壁与活塞以巨大压力。
由于汽缸是个圆柱形的容器,又足够结实,所以该高压气体作用的结果仅使得活塞与汽缸发生相对加速运动;
④扫气冲程:
图中的1-0过程。把气体排出,为吸入新的空气与汽油蒸汽,开始下一个循环作准备。
这四个冲程中的第三个冲程即作功冲程是关键,其余三个冲程是辅助性的。
因为正是在第三个冲程的开始时刻,汽油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并在此冲程中转化为汽车的动能。
由此可看出,汽车之所以能运动,关键与人、动物具有直接相当性——把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并产生动量,使自己从静止转入运动状态。
参考:/view/11604477.htm
5.发动机提速的原理
你好。
四冲程汽油机[汽油机是用汽油作燃料的一种电火花点火式内燃发动机。]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所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gasoline)或柴油(diesel)。由于汽油和柴油具有不同的性质,因而在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上有差异。
一.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汽油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在吸气冲程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在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1) 吸气冲程(intake stroke) 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曲轴转动180°。
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汽缸容积逐渐增大,汽缸内气体压力从pr逐渐降低到pa,汽缸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汽缸,并在汽缸内进一步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进气系统存在阻力,进气终点 (图中a 点)汽缸内气体压力小于大气压力0 p ,即pa= (0.80~0.90) 0 p 。
进入汽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的温度,由于进气管、汽缸壁、活塞顶、气门和燃烧室壁等高温零件的加热以及与残余废气的混合而升高到340~400K。 (2) 压缩冲程(compression stroke) 压缩冲程时,进、排气门同时关闭。
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曲轴转动180°。活塞上移时,工作容积逐渐缩小,缸内混合气受压缩后压力和温度不断升高,到达压缩终点时,其压力pc可达800~2 000kPa,温度达600~750K。
在示功图上,压缩行程为曲线a~c。 (3) 做功冲程(power stroke) 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由火花塞点燃可燃混合气,混合气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汽缸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迅速提高。
燃烧最高压力pZ达3 000~6 000kPa,温度TZ达2 200~2 800K。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随着活塞下移,汽缸容积增加,气体压力和温度逐渐下降,到达 b 点时,其压力降至300~500kPa,温度降至1 200~1 500K。在做功冲程,进气门、排气门均关闭,曲轴转动180°。
在示功图上,做功行程为曲线c-Z-b。(4) 排气冲程(exhaust stroke) 排气冲程时,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曲轴转动180°。
排气门开启时,燃烧后的废气一方面在汽缸内外压差作用下向缸外排出,另一方面通过活塞的排挤作用向缸外排气。由于排气系统的阻力作用,排气终点r 点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即pr=(1.05~1.20)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