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家用电器维修服务一座城温暖一方人贵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点击:[13]人次
志愿者扶老人通过红绿灯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中,息烽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纳入2020年为民拟办的“十件实事”内容和基层各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及“三创”督查考核主要内容,把全县文明实践工作谋在前、抓出实、督见效,以城市文明和乡风文明同步提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环境,积极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平台建设夯基础
走进息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0多岁的陈显祥老人正在绘制一幅《五福》作品。“文化服务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中心还免费给我们提供笔墨纸砚等用品,给我们退休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一有空,陈显祥老人便约起三两好友来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大家绘画、练习书法,这里成了他们的“约会地”。
陈显祥老人与他的好友正在挥舞笔墨
不只服务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拓展建设中,息烽各文明实践所、站大胆探索创新,积极探索契合当地人民群众需求、符合当地实际的文明实践“新路径”,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
在小寨坝镇复兴居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群村民志愿者手拿劳动工具走进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开展环境卫生清洁行动。“可以改善生活环境,还可以用获得的积分到励志超市兑换所需生活用品”,志愿者刘畅笑着说道。
今年,小寨坝镇复兴居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改善辖区人居环境建立了“励志超市”,采取“月检查、季评比、累计积分”方式,倡导村民通过搞好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参与公益活动获得积分,不定期用积分在“励志超市”兑换相应物品。眼下,“励志超市”已兑换的大米、食用油、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总价值超过2.5万元。
“小阵地”释放大能量,息烽县按照“1+5+N”模式、“六有标准”,建立了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综合平台。目前,息烽县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78个,覆盖率达100%。
队伍建设提服务
“老人家,你腿脚不便,我扶你过马路。”深秋的息烽,身穿“绿马甲”“红马甲”的志愿者们穿梭在息烽的大街小巷和村头村尾,积极规范非机动车秩序停放、督促经营户规范经营、清理村居卫生死角和劝阻不文明行为。
小寨坝镇复兴居委会“励志超市”积分兑换现场
为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息烽县广泛吸纳退休职工、老教师、道德模范,以及在各领域德高望重、贡献突出、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各界人士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等常备志愿服务队伍,以及红色文化服务、爱心志愿服务、禁毒预防教育3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目前有超过10000余名志愿者开展了文明交通劝导、网格巡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围绕主题活动,息烽县还广泛开展送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幸福息烽•文明讲堂”“我们的节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等实践活动,并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培训。
为实现“督见效”,息烽县还从县直国家机关各部门,驻县企事业单位选派了78名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党员志愿者,组建了11个督战队,深入各乡(镇、街道)、县城各网格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整改攻坚暨省级文明城市巩固提升督战工作。
渠道畅通听民声
“高铁站附近道路两旁人行道高低不平、部分路砖松动,下雨积水,影响行人通行,请相关部门处理。”曾经,这是一条市民参与建言最多的话题。
建议渠道的畅通有效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息烽县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融合运行,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息烽巩固提升创文成果,我来建一言”栏目,向全县市民群众征集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建议,线上线下相结合助推省级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纵深推进。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借助公众参与监督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热情,息烽县将县城建成区的虎城大道、阳光路、县府路、东门路、河滨路等19条主要道路及区域作为城市管理“百姓拍”公众参与奖励实施试点范围,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立城市管理“百姓拍”指挥平台,明确专人具体落实案件的受理、转办、结案等工作。同时,积极发动单位职工带头使用“百姓拍”APP,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百姓拍”活动。自2018年4月以来,息烽县“百姓拍”平台共受理各类案件5571件,处置率为100%。
目前,息烽县在市政等基础设施专项整治中完成市政维修人行道、车行道3700余平方米,维修各类路灯、河道射灯、广场灯800余颗,修剪杂草约60000余平方米。(息烽县融媒体中心 李小根 罗红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息烽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