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棚养花菇(田间花菇的栽培,简易设施及制作方法,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5日 点击:[13]人次
我们今天来说说田间花菇栽培的简易设施及制作方法,高棚架出菇设施用钢管或竹、木材料建塑料大棚,棚内设置层架。棚宽3米,长8~10米,棚高2.5米,在棚内两边建放菌棒的层架,层架宽1米,每层架之间相距0.4米,层架之间为1米宽的人行道,整个棚上罩上塑料膜。在夏季气温高时,棚上还需盖上草帘或遮阳网,来防止阳光直晒,使棚内形成一个三分阳七分阴的环境。冬季气温低时,则不盖遮阳物,利用阳光直晒,提高棚内温度。栽培时,将香菇菌棒横卧放在架上,进行出菇。这种棚架,因调温、湿、光易,有利于香菇生长,特别是花菇生产。
此外,还可大大节省土地面积。木固中棚栽培设施用竹竿或钢管等材料制作,做成塑料拱棚,棚顶高1.8米,棚宽5米,长因地势而异。棚内设三个摆放菌棒的菇床,两边菌床宽为1米,中间菌床宽为2米,菌床间相距0.5米,作为人行道。菌床上用细铁丝拉线,在铁丝上相距1米左右放上1根竹竿或细木棒支撑架,防止放上菌棒后,铁丝下凹,铁丝与地面的距离为菌棒长度的2/3。菌棒脱去塑料袋后,"人"字形排放,并斜靠在铁丝上。此外,还可在棚内中央开1个水槽,水槽宽为40厘米,深30厘米,水槽两边为菇床,菌棒需浸水时,将菌棒放入水槽内,向水槽内灌水。
为了防止水槽漏水和出现泥浆,可在水槽内铺上塑料膜。这种菇棚,就近浸泡菌袋,操作简便,但需要在排灌水方便的场所进行。利用中型棚栽培香菇,在冬季气温低时,利用阳光直射,使棚内温度升高,还可在菇床上罩上黑色塑料膜,形成大棚套小棚的出菇棚,有利于增加菇床内温度。夏季气温高时,需在棚上盖上草帘,以防阳光直晒。
这种菇棚易保温、保湿,通气良好,有利于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塑料小棚设施栽培在空旷地上开畦床,畦床呈南北走向,畦床宽1.2~1.4米,畦间距0.4~0.5米,畦床两边开排水沟。在畦床上用细竹竿或竹板作弓,罩上塑料膜后,形成1个塑料小拱棚,棚高为1米。在栽培场地上,搭建遮阳棚,棚高1.8米,遮阳棚用树枝或90%~95%遮光率的遮阳网制作,遮阳棚连成一片,棚下为若干个香菇栽培塑料小拱棚,棚内用竹竿或铁丝来做放菌棒的支撑架。利用这种棚栽培香菇的较多,因棚小,便于制作,节省材料,成本低。
塑料小棚可建在竹林、林间和果园里,利用自然遮阳物来遮阳。无棚架半地下式栽培设施在田间做菇床,菇床宽1~1.2米,长度不限。在菇床内挖厢沟,厢沟深20厘米,将挖出的土垒在四周做人行道。在厢沟内每隔25厘米放一根竹竿或细木棒作为菌棒的支撑架。菇床两边间隔1米插1根2米长的竹片,做成拱形,在弓形竹片上捆1~3根竹竿,用来固定弓形竹片。最后,罩上2米宽的塑料膜,膜上盖活动草帘。
菌棒脱袋后,排放在厢沟内,菌棒一半在地沟内。利用这种设施栽培香菇,因草帘为活动草帘,便于通过揭盖草帘来调节棚内温度和温差,也有利于保湿。而且,在菌棒浸水时,可向菇床内灌水,放倒菌棒进行浸水,菌棒吸足水分后,放去水,再竖立菌棒进行出菇管理。脱袋埋土栽培脱袋埋土栽培可在田间空地、作物行间和果园里进行。在地面上南北走向挖坑,坑宽80~100厘米,深12~15厘米,长度因地势而异坑间距40厘米。
先用5%的石灰水对坑床进行消毒,后将菌丝长满的菌袋,脱去塑料膜,再将菌棒的接种穴向上,一个靠一个地排放在坑内,然后覆盖2厘米厚的菜园土。最后,在菇床上用竹片制作拱棚,罩上塑料膜,形成1个60厘米左右高的塑料棚。遮阳不足的场所,还需在塑料棚上搭建遮阳棚。利用这种方式栽培香菇,可省去转色和菌棒浸水管理,只需喷水保持土壤湿润来进行出菇管理。
开放式菌块田间栽培在田间空地、作物行间或果园里开畦,铺料播种,制成菌砖,当菌丝长满料面时,在菌床上建塑料拱棚,棚高30~40厘米,揭开盖在菌砖上的塑料膜,或将塑料膜用来做塑料拱棚,塑料棚上无遮阳物或遮阳不足的,应搭建遮阳棚,使棚内成一个"三分阳七分阴"的环境。此外,可在菌床两边种上玉米或高粱等高秆作物,利用作物来遮阳,这样既可减少材料,又可增加粮食的产量。田间蘑菇栽培的简易设施及制作方法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