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镇维修电器天生港镇街道微孝服务聚民心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31日 点击:[9]人次
中国江苏网2月19日南通讯 2月10日下午,天生港镇街道通燧社区党建联盟单位天生港消防救援站的消防指战员来到社区渔民党员工作室,从用电、用气、灭火器使用等方面为社区上岸渔民党员送上了一堂生动的节前安全讲座,并为生活困难的上岸老年渔民送上了新春慰问。
天生港镇街道通燧社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毗邻华能、天生港两大电厂,由三八新村、华能新村、通燧街、通燧后街、三八一区等区域合并而成;社区常住户1265户,居民2231人,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107人。通燧社区的名称是由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在辖区内创办的通燧火柴厂得名;辖区内常住老年人占比近70%,是崇川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社区之一;社区最大的特点是“老”,“房子老、设施老、老人多”。
百善孝为先,通燧社区党总支将为老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16年起,深入推进开展“微孝i家”党建服务项目,将实实在在的“帮、伴、助、乐、服”送到居民的身边。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为支撑的高效联动机制,按照“整合、联动、增效、为民”的原则,探索打造了凝聚邻里民心的服务品牌“微孝i家”。
建设搞起来,健全服务功能
优化服务阵地。按照“社区办公场所最小化、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服务设施最优化”的理念,通燧社区大力优化整合社区各类活动场所,打造了包括微孝墨香社、微孝手工坊、微孝书屋、微孝陪读吧等在内的14间约600平方米的微孝服务阵地。涵盖理发、医疗、助餐、阅读、日间照料等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开放服务场所。针对居民活动时间与社区上班时间不统一的实际,主动适应居民服务需求,实行错时服务工作制度,按照“早提前、晚推后、周末和节假日不关闭”的思路,将活动场所开放时间延伸至八小时之外,并在周末和节假日正常开放,做到场所开放不间断,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开展活动。
创优居住品质。近年来,社区先后开展了内外墙出新、雨污分流、屋面平改坡等项目改造,增加绿化近1200㎡,打造创意文化墙近1000米,营造21个特色楼道文化氛围,清理各处乱堆放杂物1000余车,拆除历史违章约1200㎡,解决了多年来污水管道堵塞、会车难、用气难等治理难题,社区环境明显提升,整个老小区焕然一新。
队伍组起来,提升服务效能
推进队伍专业化。社区“微孝i家”为老服务品牌工作室构建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为支撑的高效联动机制。建立由专业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社区的“小老”等组建的微孝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社区“微孝”服务志愿者队伍已达300多人。
推进服务契约化。社区实行“1+5”契约化服务,对1个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卧病在床的困难家庭等落实1名邻里监护人、1名社区干部、1名街道干部、1名家庭医生、1名社区志愿者(网格长),并签订服务契约。
推进工作精准化。社区推行“每日一敲门”“每周一服务”“每月一集中”“每节一慰问”“每半年一郊游”“每年一体检”的“六一”工作法,截至目前,已为52名空巢独居老人提供了数千次敲门、600余次精神慰藉等关怀服务、80余次上门慰问,切实将各项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内容活起来,创新服务特色
点滴见情聚心。以“孝”为主线,做细做实常态化服务。根据楼宇分布情况设立“微孝广播站”,10个播放点日常播报便民服务信息及惠民政策,疫情期间更是彰显了广播站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微孝心贴心设置“晓林帮帮帮”微孝服务室,依托居民说事制度,通过收集矛盾、对接矛盾,化解矛盾180余件。整合社区周边资源,吸收了天生港消防救援站、华能南通电厂、长航公安南通分局水上消防支队等15家单位建立微孝联盟,制作涵盖饮食、摄影、电器电路维修等服务的惠民卡,深入贴近的方便居民生活。
文化惠民聚情。以“i(爱)家”和“i(一)家”两大主题为主导,关注老年居民精神需求。微孝课堂开办了涵盖越剧班、太极拳班、腰鼓班、舞蹈班等符合老年人兴趣爱好的特色课堂,现有学员300余人。微孝舞台解决老年人活动场所匮乏难题,为居民提供展示风采的平台,每年举办不同类型活动30余场。微孝镜头为老年人留住最美瞬间,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提供免费拍照及打印证件照服务,同时每年组织两次“留住最美瞬间”全家福拍摄活动。
“四季”活动聚力。结合季节更替开展“微孝春风行”“微孝夏清凉”“微孝秋实美”“微孝冬阳暖”四季特色活动作为品牌服务的延伸,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开展金婚集体婚礼秀、老少同乐立夏情、重阳集体生日宴、暖冬幸福助浴微孝点亮微心愿等各类“微孝”主题活动近百余场,受益群众千余人,省市媒体多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