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现在新闻

隔音装修施工队沈阳孩子哭闹声高跟鞋走路声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3日    点击:[4]人次

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有超强听力,隔壁家的声音都听得真切,让他无法入睡。生活在都市中,你家的墙壁隔音怎么样?近日,家住铁西区春江花月小区的刘先生遭遇了都教授类似的经历,自己被楼上噪音干扰得无法正常休息,邻居说话能听得清清楚楚。

刘先生的经历不是个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对铁西区春江花月小区、第一城小区、于洪区和泰馨城小区等多个小区的多名业主进行了调查采访,有近六成的受访者对住所隔音效果表示不满。

刘先生的苦恼:楼上有宝宝后我就没安静过

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家楼上住着一对小夫妻,以前比较安静,可是自从小夫妻有了宝宝后,他就没安静过。

“这房子我住了4年多了,前两年挺好,最近这两年,我一直难以入睡,因为此事我找楼上邻居多次协商。”刘先生说。但是谁能控制小孩不哭?谁能控制人家不说话?最初他认为是居民修养不够,后来发现真正的原因是隔音效果不好。

李先生的烦恼:楼下说我家吵,我说楼上闹

李先生在第一城小区住8年了。孩子今年7岁,孩子出生后,楼下住户没少上来反映孩子跑跳声音太大。李先生解释说,孩子正在长身体,活泼好动,怎么能让她不动啊?孩子上小学后,在家里活动的时间少了,楼下反映的少了,邻里关系才缓和。

一年前,李先生家楼上搬进来一家新住户,母亲和上初中的儿子关系不好,母子之间经常因为小事口角,还经常在晚上争吵,母子之间争论的话,李先生听得非常真切。

吴女士家住于洪区和泰馨城小区,近两年因为楼上不安静,自己都变成神经衰弱了。楼上的邻居不仅每晚在家中唱歌、弹钢琴,还健身,对其生活影响很大。吴女士好几次准备上楼与邻居交涉,但顾忌邻里关系没有去。

多名业主起诉开发商 又突然撤诉

高先生是沈河区一高档小区的住户。他做了噪音实验,很正常的脚步声,楼板就共振得厉害。轻挪一下粘了静音垫的凳子,楼上不觉得怎么样,楼下就会觉得楼上很大声。扫地机器人碰到地角线都会给楼下制造不小的噪音。

高先生曾经向物业反映过此事,物业表示,高先生的问题不是个案,但是物业也没有办法,与开发商建筑时的设计有关。”

记者了解到,高先生所在小区的多名业主将开发公司起诉到沈河区法院,起诉理由是房屋质量有问题(隔音装置设计不合理),但是后来很多业主突然撤诉,原因是开发公司拿出了所有的合格手续。

记者调查:近六成受访者受邻居噪音干扰

最近一周,记者就“你对自己小区的墙壁的隔音满意吗”为题,通过对上述三家小区的微信业主群方式进行了调查,累计有100位业主参与。有近六成受访者表示:有过因隔音效果差而受到影响的经历。

参与者表示:“我们最初以为是自己家小区有问题,对小区很不满,后来才知道这是个普遍现象。”

近六成参与者表示:“我们很无奈,找过物业,找过涉事邻居,我们才知道这是现在小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有的楼上住着孩子,各种蹦跳吵闹,有的楼上住着老人,各种奇怪的爱好,做木工、地上剁馅,还有乱挪凳子的,穿高跟鞋走路的,总之各种情况都有。

房屋隔音不好有多方面原因

国家高级建筑工程师王刚,从事小区房屋开发设计多年,他说房屋隔音与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王先生说,房屋隔音不好有设计环节、施工环节、原料采购环节等诸多因素,如果处理不当,都会使房子的隔音效果受影响。

国家高级建筑工程师刘强认为,导致现在小区内隔音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空心砖的使用。十几年前,国家要求由以前的混凝土砖改成空心砖。混凝土砖既浪费资源,又不环保。但是空心砖确实存在隔音效果不好的现象。根据相关国家规定隔音检测虽有规范,但目前开展该业务的单位非常少,住户不要将其与房屋质量简单挂钩。

建议:改善隔音不好,试试这五个办法

记者咨询了建筑工程师、小区物业工程部专家,专家们说除了小区住户提升自己的修养,注意轻声活动之外,还有五种办法能够提升隔音效果。

办法一:窗户密封

对付噪音的最好办法是窗户密封,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在塑钢窗中采用中空玻璃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因为噪音的污染往往是高音部分,而高音是直线传播的,用玻璃可以使其大部分反射,中空玻璃则可以使其没有反射的部分消耗殆尽。

办法二:吊顶

在装修时可以将阻尼隔声毡与石膏板结合做成墙板或吊顶,可以有效地阻止这些噪声的侵入,铺在地板上可以有效地抑制物体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撞击声。尤其是上下楼层的隔音必须安装隔音吊顶。

办法三:换门

实木复合门的密合程度强,隔音效果也相对较好。门的厚度最好在42毫米以上。

办法四:墙上下功夫

选择有隔音效果的墙面涂料,这是最便捷的墙面隔音措施。

办法五:改良室内陈设

对于振动摩擦这些中低音,可以采用地毯,织物等来减弱它们对室内的影响。在床脚加装胶垫也可以减轻一定的振动感。

(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 主任记者 吴强)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杂志

特别健康

科普周报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