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旅游 让心灵做一次旅行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6日 点击:[24]人次
心理旅游 让心灵做一次旅行
每当节假日来临很多朋友都会外出旅游,相信国庆常见期间很多朋友都是在外地度过的吧。那么你想没想过给自己的心理也来一次旅游呢?这就是时下很流行的心理旅游,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什么是心理旅游,心理旅游该如何安排。
心理旅游,指的是暂时离开快节奏的生活,和一个亦师亦友的心理医生一同出发,在大自然中敞开心扉,面对山水说心事,并在旅途中接受心理医生的疏导。
目前,心理旅游还是一个新事物,是由我国心理学界提出的新概念,在美国还没有这样的说法。其心理学内核其实就是展开社交训练,大家开心地游山玩水,再穿插一些社交技能训练。和普通的旅游方式相比,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教人学会休息,学会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寻找自由呼吸的天地,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脑力疲惫和心理烦累的问题。
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假期来场旅游,是许多人“犒劳”自己、放松身心的方式。然而,原本美好而惬意的旅游,最后往往成了“上车睡觉,下车尿尿,一到景点乱拍照,回来啥也不知道”的一种囧态。在这种“没营养”的旅游现状基础上,心理行业与旅游行业进行了一个结合,就是心理咨询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团,去到一个美丽的大自然环境中,利用自然界这种载体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而且,这种有“深度”又“营养丰富”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一般的旅游,譬如什么三天两夜浪漫之旅、美食自由行等,在没有被赋予意义之前只是一个旅游活动而已。心理旅游更多的是从人的心灵成长出发,它融入了一种健康心灵体验的方式和主题在里面,给旅游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意义。
在心理旅游中,你不仅仅身体在旅行,而且身和心都在路上,都得到了放松。可能,心理旅游中的景点不会很多,取而代之的是在较少的景点中停留更长的时间,并进行一些团队活动,比如席地而坐,畅谈个人心理情绪、工作压力等等,心理咨询师给与心理疏导或者利用团队的力量给予你心灵的支持。
和普通的旅游方式相比,心理旅游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心理旅游的组织者会在旅途中做一些非凡的安排,比如:
组织集体活动:组织者将旅游团分为几个小组,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集体活动,比如爬山比赛,以各组最后一人到达山顶的时间计为该组成绩。这样,大家会自觉地互帮互助,被关心的人有感激心情,给予关心的人有助人心态,相互之间就会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此外,旅途中还会穿插一些心理游戏。
精心选择景点:心理专家会选择一些既美丽又艰苦的地方,这样,旅游的时候很苦很累,回到工作中以后,才会回味无穷。心理专家认为,要想得到真正的休息,不要选择一些过于舒适的景点,像海滩,人们只是在海边躺着,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又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进行心理疏导:旅途中,心理专家会为大家梳理情绪。比如参观草堂时,团员们围坐一起,沏上一杯茶,以第三人称讲出自己的问题和感受。专家不会做出是非判定,但会帮助团员总结其行程中的表现,进行提示和疏导,有时还会讲解一些社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