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凳养花君子兰之谜谜底之六秋千格猜法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0日 点击:[6]人次
在1985年2月18日的报纸上登载了一条新闻:
二月八日上午,在红星剧场公开宣判了抢劫盗窃君子兰花的惯犯姜有
田一案。姜犯以砸碎玻璃、撬门等手段,先后盗窃君子兰花十七株。尤为
严重的是,有一次他竟闯入汽车厂职工宿舍武某的家里,强行抢走成龄君
子兰花一株。……法院决定从严惩处这个无耻之徒,判处姜犯有期徒刑十
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啧,啧,为了几盆花判了十四年刑!哪头合算?”读报的人感慨万端地议论着。
“色酒红人面,财宝动人心嘛!那是花吗?那是金条,象牙,元宝呀!”另一位见识很深的人说。
“哼,真是要命的花!”
“这算啥,还有为一盆花,送掉两条人命的呢!”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农机厅有个技术员,在家里养了两盆君子兰,花儿长得好,品种也不错,不是“花脸”,就是“圆头”。人们说这些花可以卖出一个大数来。技术员有个弟弟看着红了眼,邪念侵入他的骨髓,魔鬼迷住了他的心窍,一天,他到了哥哥家里,抱起那盆花就走。技术员哪里肯依呀!弟兄俩你争我夺,撕掳在一起了。弟弟拳打脚踢,不大一会儿就把技术员给打昏过去。技术员的妻子闻声赶过来,走上前去想拦住,但已经丧失了人性的弟弟又把嫂子打昏过去,并把她塞到灶炕里。技术员苏醒过来去扶救妻子时,妻子由于伤势沉重,再加上灶里倒出来的煤烟熏呛,再也不省人事了。当然,那个贪财害命的弟弟,也难逃法网,最后,以命抵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香港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标题是《嫂弟俩为一盆花双双毙命》。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君子兰四大血案。
最大的血案,爆炸吨位最高的就是那件尽人皆知的所谓“达木兰之梦”了。达木兰就是君子兰,辽南一带的人都喜欢这样称呼,就像《阿Q正传》里的未庄人都喜欢管长凳叫条凳一样。原来,在辽南的鞍山市立山区人民检察院里有个姓方的检察员,他听说长春是一座宝藏着绿色金条的城市,于是,周身的邪念便不可遏止地一天天膨胀起来。一天早晨,他找来自家的两个兄弟,又约合了另外一个人,全都配戴枪枝,开着一辆越野吉普径直地向长春奔去。他们要明火执仗地去抢劫君子兰。城里的君子兰,谁让它那么值钱来的!遗憾的是,欲火烧昏了他们的头脑,也不知从哪个细节上走漏了风声,因此车子刚从鞍山一开出,长春公安局就接到了电话,调动起公安系统的全副武装,甚至连消防队的车辆都开动出来了。全城严阵以待。他们的吉普车一开进长春,便已进入了秘密的包围圈。当他们找到养花大户的门,刚刚举起锤子去砸花窖的玻璃窗时,连护花的黑贝还没来得及吠一声,手铐子就将他们的手紧紧铐住了。四个想君子兰想得发疯了的人,全部陷于囹圄之中。
但是,想得发了疯的人并未因此而绝迹。他们还在伺机而起,蠢蠢欲动。好像只要君子兰价格不降下来,他们的抵抗运动就决不罢休似的。据公安部门统计:1984年君子兰的盗窃抢劫案127起;1985年1至5月是243起,发案率有增无减,养花人提心吊胆,社会的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令人难以想像的是,连公安局长和法院院长家里的君子兰,也被盗了。
君子兰弄得人们神魂颠倒,使社会处于一种病态心理状态之中。那样一种品格高尚的花,竟会成了一股祸水,就跟当年由艳丽的罂粟花所结出的鸦片一样,一步步地污染着人们健康的肌体和纯洁的灵魂,助长歪风邪气,败坏伦理道德,破坏人们正常的价值观念,增加社会的犯罪心理和犯罪活动,导演出多少污浊怪诞的荒唐事来。
啊,堕落的君子兰!
于是,一片责难和非议之词,便从上到下、从政府到民间风涌而起,特别是那些没有养花、或者是虽则养花但没有见到经济效益的人,唾骂得更为厉害。君子兰一不能吃,二不能用,最多只有个观赏价值,怎么可以卖那么高的价呢?如今这么高的价,完全是被少数人哄抬起来的!它比精神污染还精神污染,使得许多人不上班,上了班也不专心干活,一心只想着接花授粉的事。有些中学生也不上学了,钻到君子兰市场上去当倒儿爷,成何体统!在鞍山,甚至有人给市长写信,尖锐地向市长提出质问:“你是要钢铁,还是要君子兰?”因为有不少的工人不上班,在家养君子兰。娇嫩的君子兰,挤了坚硬的钢铁!
于是中央和地方的报纸接连发表文章,出现了一篇篇声讨君子兰的檄文。《人民日报》以《君子兰为什么风靡长春?》为题,揭示出长春君子兰市场之所以如此繁荣,主要是靠挖国家财政的墙脚所致,是一种虚假的繁荣。长春君子兰市场的这种交易,既不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也不是第三产业,而是一种“虚业”。搞四化建设要踏踏实实地干实事,而不是干这种虚事。《吉林日报》以本报评论员的名义,一鼓作气地发了一评、再评、三评《奇高的君子兰花价能维持多久?》的文章,揭露和抨击了疯狂的君子兰交易中的种种弊端和劣迹,措词严厉,声势猛烈。其它的报纸,如《团结报》、《天津日报》等也有专论发表。
君子兰交易的反常现象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1985年6月1日,长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君子兰市场管理的补充规定》,这个补充规定虽然依然提出要继续发展君子兰的优势,让市花怒放春城,但是却补充了几个关键性的细节,仅此几个细节,就使得那奇高的价格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几条细节是:“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得用公款买君子兰;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养植君子兰只准观赏,不准出售;凡是用公款公物修建花窖的,一律按价付款;在职职工和共产党员,不得从事君子兰的倒买倒卖活动,对于屡教不改的要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开除公职和党籍;同时进一步调整税收,仍然恢复加成加倍地征收税款的办法。”
此外,对于那些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偷税漏税和不按指定地点交易影响市容和交通的,都提出了严厉的惩治办法。为此,市里还专门抽调了公安、税收、银行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了联合办公室,深入到市场内外去明察暗访,严格执行法纪。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取缔了一千多人次的场外交易,惩治了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的违法案件240起,追回补交的税款45000元。
经过这么一番整顿,堕落的君子兰得救了,它那颗锈损了的灵魂经过洗礼而得到了升华。从现在起,它开始洁身自守,不再勾引良家子弟,特别是那些在职职工与共产党员。它不再用金钱去撩拨人心,干出许多合理不合法或者合法不合理的事情来了。市场的面貌也大为改观,场内井然有序,场外交易明显减少。自从省报的三篇评论文章发表,再加上市场管理的几条补充规定,不出两个月的时间,君子兰的价格不仅是一落千丈,而是一落万丈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如果旧时的燕子再飞到春城来的话,它决然不会相信街上卖的还是昔日那赫赫有名的长春君子兰,还是那曾经让人们心旌摇动的“小小圆头”与“花脸和尚”。
那份为君子兰苦苦辩争的《长春君子兰报》,在那不可遏止的急退狂潮之中,如何能够支撑得住呢?它在君子兰价格跌到谷底的前夕,便自动宣告停刊了。
大报战胜了小报,理智战胜了疯狂,常规战胜了病态。
只是稍微冷落了君子兰市场,那里已是人影疏落、寥若晨星了;同时,也冷落了一些养花专业户,他们赔得叫苦不迭。名贵的市花君子兰,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显赫发光了。
至此,乱哄哄的一场君子兰闹剧收场了!这样一场离奇古怪的闹剧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发生是不足奇的,这是初有开放意识欲把经济搞活但对搞活的观念仍很朦胧、初学走路但步子仍迈不很稳的人,常会产生的一种梦魇。
君子兰从沉醉的梦中醒来,连它自己也无法理解,它是怎样走过了那令人头晕目眩的不可思议的四个阶段:从高贵的君子兰到疯狂的君子兰,到堕落的君子兰,到衰败的君子兰。在这离奇古怪的四个阶段里,正不知酿成了多少出轰动南北的人间喜剧、悲剧和闹剧来!
猜残灯谜无人解,何处凭添两鬓丝?
至此,谜底我们已经推出了六个,有人可能要问,到底是哪个谜底射中了?是什么使君子兰价格如此地暴涨暴落?我们只能说:长春君子兰价格的奇迹,是上述几方面的合成力所致,是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致,我们只能从它们的相互作用中,来揭开君子兰的价格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