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鸡为什么喜欢养狗和猫走近十二生肖之鸡狗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点击:[3]人次
“子鼠前面走,跟着老丑牛;寅虎一声吼,卯兔抖三抖;辰龙天上飞,地上巳蛇游;午马钻山洞,碰见未羊公;申猴翻跟斗,酉鸡喊加油;戌时狗看门,亥猪睡炕头。”起源于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动物为载体,融合了天干地支的内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纪年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生肖文化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和信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吉祥如意、和谐美满的寓意。
生肖作为悠久的文化符号,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故事传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十二生肖中的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图自图虫网)
金鸡报晓
金鸡啼开千门喜,东风吹入万户春。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鸡位居第十,与十二地支中的“酉”相配。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又称“鸡时”。
《诗经》中有“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之类的诗句,说明鸡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进入了人类的生活,并被反复歌咏。
古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日晷和钟表发明之前,作息安排相当程度上要依赖鸡鸣的提醒。据《周礼·春官》记载,司掌鸡牲礼仪的人同时也报时、警夜,被称为“鸡人”。王安石有诗云:“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
可见,鸡作为“知时畜”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中,成为光明、晨昏、时间的重要象征,并逐渐衍生出勤奋、秩序、责任的意涵。
鸡在古代又被称为“德禽”。《韩诗外传》归纳了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释曰: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而据《幽明录》记载,晋人宋处宗养一长鸣鸡于窗前,鸡开口和他谈论,极富言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于是,出现了“鸡窗”代指书斋的典故。
生肖鸡(图自图虫网)
值得一提的是,“鸡”字恰巧与“吉”字谐音,遂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为鸡日(吉日),民间有在室内或门上“贴画鸡”的风俗,寓意吉祥入室;也有地方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鲁西南地区立春这天要给儿童戴布偶春鸡,象征吉星高照……
可以说,酉鸡有吉,鸡生肖是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瑞狗迎春
锦鸡报捷摇金步,黄犬迎春跃玉阶。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一种家畜,也是“六畜”中和人类最亲近的一种动物,最早称“犬”。古人将十二地支的“戌”和生肖中的狗相配,故“戌时”——晚上七点到九点,又称“狗时”。
狗这一物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万年至1.5万年前,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据现代考古发现证实,中国人养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八千年以前,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以及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均出土过狗的遗骸。
在甲骨文中,已发现多个不同写法的“犬”字,且有不少用狗作祭牲的记载。古人在创造了“犬”字后又创造出了“狗”字,如今“犬”和“狗”已基本同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生肖狗(图自图虫网)
因为对人类特别忠诚,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忠贞不渝的意义。《述异记》载,魏晋陆机的“黄耳”,为主人送信,劳累而亡;《搜神记》中的黑龙犬,在火中用水沾湿醉酒的主人使其幸存;而成语“犬马之劳”也用来比喻做事忠心耿耿。
此外,古人还把狗视为吉利的动物。如果谁的家里突然来了一只狗,主人会很高兴地收养它,因它预示财富来临,便是所谓的“猫来穷,狗来富”。
金猪拱福
金猪拱户门庭富,紫燕报春岁月新。猪,乃“六畜之首”,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在十二生肖中,猪排在末位,与十二地支中的“亥”相对应。
在传统文化中,猪是智慧、热情、权力、聪明、勇猛、幸运、财富的象征,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猪又有“乌金”之称,十二生肖里的猪也常常被称为“金猪”。
关于猪如何成为生肖之一的,还有个颇为有趣的传说故事。相传在选拔生肖时,猪自知体笨,半夜就起来赶往天宫,但因动作迟缓还是迟到了。但由于猪的诚心争取,玉帝最终被它感动,让它排在了最后一位。
在民俗文化中,猪象征着财富,“肥猪拱门”被认为是吉祥的预兆。一到春节,北方不少农村用黑色蜡光纸剪成窗花,图案为猪背上驮一聚宝盆,张贴时左右各贴一张,表示招财进宝之意。《渊鉴类函》中就有“猪入门,百福臻”这类民谣的记载。
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所以猪还成了寓意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这种作法约定俗成,世代相延。
生肖猪(图自图虫网)
猪肥头大耳的特征也被老百姓视为美好和美满的象征,人们认为耳朵阔大的人运气好、有福气。据清代毕沅考证,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就长着垂肩的大耳朵,所以他的名字叫李耳,又名老聃。
猪作为十二生肖中的一员,可爱、勤劳和幸福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来源: 新华网 齐鲁壹点 延安日报
来源:新华网 齐鲁壹点 延安日报
本文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zhangcheng@jmtad.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