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人家插花隐居在荆州的小龙女左手书卷右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点击:[2]人次
我是荆城捕快的陆十一,如果不是她活生生出现在我面前,一颦一笑间都折射出诗书和阅历浸染生命的光彩,我不会相信扑扑凡尘里,真有这样不食烟火的存在。
用地域来划分女子不同属性的说法,从前我是极其不屑的,可眼前的渠阳,清水般不着颜色,又阵阵沁人心脾。
脑海里情不自禁有画面出现:烟雨蒙蒙中盈盈一把油纸伞,绿柳荫荫下款款一袭分花裙。
可能祖籍江南的女子,确实血液里就流淌着浅浅柔柔的深情。
城市里再难找到另外一个渠阳了,我想。
我们听着摇滚听着R&B长大,疲倦的时候依赖咖啡,丧不过的时候拼命买醉,更喜欢刷微博看段子,很难再沉下心来读一本书。
而彼时的渠阳,从小就泡在国学的甘霖里,连琴棋书画的精通都不能满足,还醉心于花道和茶道。
记得那天见她,任凭屋外大雪越下越凶,我们在一方小天地里相谈甚欢。
惊喜地发现,这副温婉纤弱的外表下,竟藏着一颗坚毅果敢的心,燃烧得炽盛炎炎。
“我大学学的计算机,学习的生活实在痛苦,
所以我总是攒着生活费去全国各地走走看看。”
渠阳和我一样,心中做着一场流浪者的梦。
“我最爱的一本书,《徐霞客游记》,我做梦都想成为徐霞客那样的人,自由的魂在哪里,我就去哪里。”
有次去到福建泉州清源山,见到了最大的老子雕像,在鸟语花香中与弘一法师的舍利塔相见恨晚。
渠阳说:“我当时觉得这简直就是画中的世界,能感受到繁华,却一点也不喧闹,我每天只用享受和大自然的相处,享受品茶的快乐,这完全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
回到学校后,渠阳决定退学,瞒着家里,偷偷跑到福建漳州的天福茶学院学习茶文化。
从茶学院毕业后,渠阳继续着她的游学生涯,去武夷山待半年,去杭州看龙井,去云南看野生山茶....
不折不扣,一个少见的,掉进茶文化里的女孩儿。
其实,安定和自由并不矛盾,朝九晚五只能困住的是时间而不是心。
一零年的时候,渠阳回到荆州,有了一间自己的茶社。
这一开,就是八年。
渠阳喜好古朴,简单,甚至带点破旧的味道,就像当时在清源山脚的茶米店一样。
我十分理解这样古典的女子都有种向往清贫的傲气。
就好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我是个俗人,喝得最多不过雪花哈啤小郎酒,渠阳倒是一点不介意,耐心耐烦讲给我听:”喝酒的人胃不好,家里备点普洱调养,好的普洱就像在喝古董,养成习惯后你的身体会带给你惊喜。“
不仅茶,茶道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温盅、温杯、洗茶、润茶、泡茶、温壶。不同的茶需要用到什么步骤,每个步骤如何操作,都大有考究。
“红茶是用柴火烘出来的,有柴灰,需要洗茶;喝茶一点要配点心,我喜欢搭配生花生,不上火还能补血。”
窗外雪下得安静,屋内细声软语娓娓道来。说实话,渠阳说了什么,我虽然听得认真,但一句也不想记住。
因为我更想直接上门来,与她面对面坐着,看她行云流水的操作,听她走南闯北的故事,看她素面朝天的脸上,满是波澜不惊的淡然,却丝毫不影响偶尔的笑,如惊鸿一瞥的美。
在她面前只想永远做个茶艺白痴,好让她可以一直教导讲解下去。
不喝茶的时候,就是渠阳亲近自然的惬意时光。
培树养花,把枝叶修剪成喜欢的形状,谁说不是另一种与生命交流的方式?
人心复杂又浮躁,不如照顾茶社附近的猫猫狗狗,享受最简单的牵挂与依赖。
“我想要的很简单,养猫养狗插花品茶,这间小店能维持收支平衡就够了,就算盈利再多,我也还是喜欢这样的生活。”
这间小店叫【茗藏】,名字好听寓意也直白——好的茶,都藏在这里。
我想,认识渠阳后,也许会变得不那么爱喝酒了。
比起酒精的浓烈,和清醒后更加空洞乏味的世界,我更需要一盏清茶的慰藉。
如果再在时间的跨度上使之如虎添翼,何尝不是一场四两拨千斤的救赎?
茗藏地址
太岳东路德馨园小区(地下车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