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求领养猫二十多年前这个新余人从丰城收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点击:[3]人次
每天6点,傅莲香会准时起来洗一家人的衣服。那时,天刚蒙蒙亮,水西镇五星村委官田村沉睡在城市的边缘,偶尔能听见卖鱼卖菜的村民在乡村公路上留下声响。
3月16日,春雨霏霏,因前一天的阵阵春雷,傅莲香的家里停电了。记者来到她家时,她正点着蜡烛在洗衣服。衣服在搓衣板上来回摩擦的声音,混在外面清脆的蛙声和鸡鸣声中,显得格外和谐,像在独奏一支春之歌。
“快起来穿衣服,我要去给爷爷奶奶做饭了。”傅莲香把衣服晒在楼顶,就去叫醒还在睡梦中的孙子。她的孙子已8岁,在五星小学读一年级。每天步行一里路程,独自上学。记者来的前一天因淋雨感冒发烧,傅莲香心疼地说。
孙子的感冒显然还没好,不舒服地嘤嘤嘤哭起来。看着时间滴滴哒哒,每天颐养之家的老人7点半要准时开饭。她怕去颐养之家给老人做饭晚了,便让孙子再睡睡,嘱咐爱人刘地保好好照顾他。她提着家里吃不完的萝卜和大蒜去颐养之家。
傅莲香就是老人们交口称赞的“大厨”,即水西镇五星村委官田村颐养之家炊事员。她小学毕业,没什么文化,但是一个勤劳奉献,善良有大爱的人,也是一个责任心强,追求思想进步的人。
官田村颐养之家成立一年多,傅莲香就已熟悉每一位老人的饮食喜好,每天做好饭,自己还给4位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到家中。理解她的这份爱心,得从她年轻时说起。
从丰城收养一名弃婴抚养
傅莲香有三个孩子,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小女儿叫刘思,是她的养女。收养女儿的时候,家里的姊妹都说她傻,说家里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人。不过,她总是笑着说,傻人有傻福。
“每个礼拜都会打电话给我。这周打电话来还问家里的田还在种么?”傅莲香开心地说,她总是跟小女儿撒谎,说家里的田今年自家不种了,让给别人家种去。今年21岁的刘思在武汉上大学,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应征入伍,也是傅莲香的骄傲。
回忆起见到小刘思的情景,傅莲香满眼怜惜。“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我这个女儿很可怜,但也命大。”傅莲香听娘家在丰城的邻居说,家乡有一个弃婴没人要,她便心生怜悯,与邻居一同去把孩子抱回来。
小刘思在丰城拖船埠集贸市场,靠着周边做小生意的老大爷老大妈凑钱买的奶粉活着,整整20天。“那时候孩子的脚都蹭破了皮,肚脐也在雨水中浸泡烂了。”傅莲香去抱孩子的时候,下着雨。刚一回到新余,小刘思就感冒发烧,得上了肺炎。傅莲香又赶紧带着她上医院治疗。之后,小刘思才慢慢好起来。
傅莲香从小对女儿分外疼惜,女儿对她也非常孝顺。虽然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是刘思对身边的亲人都非常好。每年大年初一,她都要给家里的亲戚拜年。每个礼拜,她都会给傅莲香打电话,嘱咐母亲注意身体,少劳累。
傅莲香相信好人有好报,做好事能带来好运气。她说不怕别人说她迷信,自从收养这个小孩后,她的偏头疼全部好了,再也没有疼过,这就是做好事给她带来的好运气。如今,女儿正准备考军校。她说,从小女儿就很可爱,这也是女儿带给她的福气。
老人像孩子一样需要疼爱
如今,傅莲香的大女儿已出嫁,小女儿还在上大学。大女儿是党员,听说家里建设起颐养之家都慷慨解囊,对母亲也是非常支持。傅莲香的爱人也说她爱跟老人打交道,就让她做喜欢的事情。
别人都把孩子从农村送进城里上学。傅莲香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孙子每天自己上学,是吃了点苦,但是这苦能锻炼他的意志。孙子的成绩在班里是不错的,她时常鼓励孙子说,好好努力,以后他考上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去照顾孙子。
用心抚养儿女,之后又抚养孙子,傅莲香觉得老人也跟孩子一样需要疼爱。做完家务事,傅莲香到颐养之家开门,骑着自行车去水西老街买菜,以备中午和晚上的饭菜。“买点肉,买点鸭子。”傅莲香和集贸市场上卖菜的师傅是熟悉的,没过一会,菜就全部买好了。
傅莲香回到颐养之家,已快到早上7点。傅莲香拿出三个锅,两个电锅和一个炒锅,一个电锅用来把剩饭煮成稀饭,一个电锅用来煮茶叶蛋,一个炒锅用来做萝卜丝荞麦。
洗萝卜,继而削成萝卜丝。锅里放水,把萝卜丝放进水中煮。从冰箱拿出荞麦,过秤,加水和成荞麦糊糊,倒入煮开的萝卜中一同烹煮,直至荞麦呈块状。萝卜丝荞麦做好了,其它两个电锅里的东西也已经煮好了。这一连串的动作,傅莲香完成地非常麻利。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和傅莲香拉家常,并不影响她做事。
“刚才你从家里带过来的萝卜和大蒜要钱吗?”
“这个不要钱,平时家里有吃不完的蔬菜,我就会带来颐养之家。有时候,村里人也会送点菜和鱼来这里,我会给他们算些钱,就当是颐养之家买的菜,但是村里人都不要,都是免费送的。”
“有多少老人吃饭,平时都吃些啥呀,做一天饭也不轻松吧。”
“十几个老人吧,都是面、粉、汤圆、荞麦等换着做。这些天,有些老人过年家里还有菜就没过来吃,还有几个老人行动不便,要把饭菜送到家里去的。”
“忙完这一趟,中午又要来忙了吧,准备做什么菜?”
“做完早饭,我要去田里干活,回来就可以做午饭了。今天中午吃鸭子,再炒点蔬菜。”
天渐渐亮起来,村里的老人也陆陆续续地来到颐养之家,准备吃饭。
萝卜丝荞麦好了,76岁的黄月英老人来帮忙,给年龄稍大一些的老人盛好,端在其他老人的桌前。吃完饭后,又开始擦桌子,洗碗。傅莲香说,在颐养之家跟一家人一样,像黄月英老人就像她的母亲一样。有时候家里忙不过来,老人还会到家里来帮忙哩。
“如今我们老人家有政府的好政策,有热饭热菜吃,省得自己做饭。还有这么好的师傅。她不晓得多好,我不吃辣椒,还单独给我挑出一点菜来吃。”85岁的黄月英老人家说,老人的喜好,傅莲香都一清二楚。有时候老人不愿意吃饭都会告诉她,她就给他们热点牛奶,煮点面条吃。有老人吃粉胀气,她就煮点稀饭。有老人牙齿吃不动,她就煮点汤圆端过去。
“金能伯伯!”傅莲香敲着门喊着,把做好的萝卜丝荞麦端到95岁的刘金能家中。她说,前些年老人家都能下地干活,今年就走不了路,得靠拄着轮椅前行。像这样不能下地的老人总共有4位,老人吃啥,她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村干部告诉记者,老人们平时有什么事都喜欢找傅莲香帮忙,傅莲香也乐意帮忙,颐养之家就真的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平时老人吃完饭,还会到旁边的娱乐室去看看电视。颐养之家建设后,村里的邻里关系变得更和谐,吵架得少了,村里人对政府更信任,同时,也成为了人们献爱心的一个好平台,像傅莲香就是这样的一个好人。
颐养之家的事情忙完后,傅莲香开始下田劳动。等着中午再来颐养之家做饭。“还年轻,并不觉得累。”今年50多岁的傅莲香一天一大早就开始忙碌,没有休息片刻,而她却说不累,因为她曾经是村长,如今虽然不是了,但思想也不能落后。看着傅莲香的背影,她似乎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在旋转,旋转在老人们的心里,也旋转出一片爱的天空。
小新说
二十多年前
她从丰城收养一名弃婴,视如己出
二十多年后
她成为颐养之家老人们交口称赞的“大厨”
“还年轻,并不觉得累。”
今年50多岁的傅莲香
用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感动着身边人
向她学习,为她点赞!
下方评论已开启,
欢迎大家给小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