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白厚腻怎么办 舌头出现这个问题要当心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6日 点击:[23]人次
舌苔白厚腻怎么办 舌头出现这个问题要当心
一、舌苔白厚腻怎么办
一、煎煮
将药材置于砂锅或不锈钢锅内(忌用铁锅、铜锅),加冷水浸泡4—8小时。因为滋补药物含有多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浸泡可使水分子渗透到药材内部,增加有效成分的浸出率。第一煎的水平应淹埋药材后再高出2—3指。先以文火加热,以使药材预热,然后加大火力(武火)至沸,再转为文火慢煎,持续1小时。
1小时后滤出,再加水进行第二煎,先武火至沸,再转文火慢煎,又1小时后滤出。由于做膏剂药量较大,故尚需第三煎,以充分溶出有效成分。第三煎亦是先武火后文火,沸后半小时即可滤出。药材经三次煎煮后,内部组织膨胀,含有较多药汁,故还应将药渣装入粗布袋内,放入榨床上挤压,有板框压滤机更好。榨出的药汁与三次滤出的药汁兑在一起,用适宜的滤器过滤干净。
二、浓缩
将药汁滤入锅中加热浓缩。浓的时候有浮动泡沫,要称为霜,应扫到浮沫不。在加热过程中应不断搅拌,以防止焦化。当浓缩到一个厚浆浸一点点滴滴的滤纸上看,到渗透的程度,标志,这个时候被称为霜。
三、炼蜜
将适量(一般为清膏的二倍)蜂蜜置于锅内,文火加温,沸后不断用铜筛捞去死蜂和泡沫,炼至色转棕黄,有香气时为止。
四、收膏
将上述清膏与炼好的蜂蜜兑在一起,搅拌均匀,再微炼、去沫,此时仍需不断搅拌,以防结底焦化。根据经验,用膏板挑起锅内之浓缩膏成水平面5—10秒钟(室温不得低于5°C),再将膏板转成90°直角,膏若成小薄片状流下时,即为收膏成功。中药称此为“拉大旗”,然后装入磁罐中贮存即可。
二、舌苔白厚的原因
1、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邪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
2、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
3、正常舌象舌水分,适度的湿润,虽然疾病和体液不伤;如果亚扪人湿滑,滑苔的孩子,多主冷湿,或阳,饮用水,停止。如果语言看起来干燥,亚扪人没有体液的手,燥苔,热生津,阴液耗竭损伤,气或不进引起的。
4、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全苔为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等。
5、舌苔薄厚、多少的变化,也是正邪进退的反映。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复厚,一般说明邪气加重,主病进;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
6、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三、舌苔厚白可用以下小偏方
1.广藿香二钱、佩兰二钱、棉茵陈一钱、金银花二钱。
2.如果有便秘情形就另当别论,泡茶方再加上:炒草决明三钱。
3.适量开水冲泡,待凉即可饮用。
舌苔厚白注意不要吃冰冷的东西,用不怎么温暖的脾胃,来加热冰冷的食物,会使脾胃的阳气更加衰弱。
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
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山药板栗猪肚煲是一个健脾很好的搭配菜肴。
四、舌苔的颜色
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黄苔,一般表现为热证。一般来说,颜色越深的黄苔,越热邪。苔薄黄厚,干燥,是在热,流体损坏。
灰黑苔,主热证,也有寒湿或虚寒证。灰苔主里证,多见疾病比较严重。黑苔则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往往表明病情极严重。
而白苔是最常见的舌苔颜色,主表证、寒证,但也有里证、热证的。
如前所述,白苔是薄白而润为正常,但同时这也许也表示了病在体表没有入内。
舌淡而苔薄白的,多为气血两虚。
若苔薄白而过于润滑的主要形式和寒,冷。
如果舌苔薄白而干燥的,则多见于表热证或感受燥邪,为风热。
如果舌苔白而厚腻的,多见寒湿里证。
舌苔白滑,润泽多津,主寒证,或寒湿症,多表示寒凉伤中,使中气亏乏,阴寒下伏。舌苔白滑而粘腻、厚腻的,多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的,为胃腑蕴热,湿热遏伏。
舌苔白厚而干燥的,为实热证,表示湿浊化热伤津,常见于各种胃炎、肠炎及口臭病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