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比较出名的明星即墨交运80后客车驾驶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0日 点击:[3]人次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 通讯员 车仁安
近日,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召开“展示城运新形象 温馨服务大提升”百日竞赛表彰大会暨“服务赋能美好出行”双百双十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启动仪式,对一批爱岗敬业的服务明星和劳动者进行表彰。获评新时代城运温馨服务明星个人的吴文涛就是其中一员。
见到吴文涛时,他执行完五一小长假的旅游包车任务,刚从青岛的西海岸发车回来。老成稳重,话语不多,黝黑的皮肤,笔挺的腰杆,这就是吴文涛给人的最初印象。他是青岛城运控股交运集团即墨分公司的一名80后驾驶员,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没干这一行之前,真没有想到自己能成为一名‘专职司机’。干上这份职业后,慢慢地就适应了,工作是枯燥点,累点,但咱是一名党员,就得做出个样子来,领着同事们干一行,爱一行。有运输任务时,咱就起早贪黑,把乘客安全、及时地送达目的地。面对一些刁难、情绪不好的乘客,我们就尽量地去理解他们,也希望乘客能理解我们。”吴文涛说。
他是优秀班组班长,集团三星级员工
吴文涛所在的班组,共有六名同事,平均年龄41岁,承担公司各项接驳和旅游运输包车任务。别看年龄不大,但是这些年富力强的班员们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强大的班集体,他们每年承担的重要运输任务达80余次。在去年的疫情期间,他们不畏严峻的疫情考验,主动请缨,驾驶大巴最远到达四川巴中县和陕西汉中县,接送千人返岗复工,单车累计行驶20000多公里,为当地企业的及时复产复工做出了突出贡献。
吴文涛,以保障有力,能打胜仗的军人本色,带动着班员们,尤其在执行各项运输任务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执行政府部门的指定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去年,新冠疫情尚未散去的五月份,吴文涛与同事们又不畏疫情风险的挑战,毅然高质量的执行了北京“两会”期间的安保运输任务,严格的防疫措施、整洁舒适的车厢、娴熟的驾驶技术,再一次展示了党员和军人勇于担当的风采。
没有运输任务时,除了检修车辆,吴文涛与班员们还聚在一起交流学习安全行车常识、优质服务心得。这样的活动,会保证每一位班员都不会掉队。 “旅游旺季,大家伙都爱到南方游玩。那里的雨、雾天气较多,这要求我们在行车过程中精力要集中,不能麻痹,更不能疲劳驾驶。雾雪天气,路面打滑,遇有弯道、坡道,一定要轻打方向,慢踩刹车,不能超速。”哪段路事故隐患较多,哪条路易堵车、红绿灯多,类似的一些行车经验,吴文涛会经常跟大家一起分享。
严谨自律,心细有爱,成了他们班组的标签
吴文涛的车上,除了干净之外,还会看到抹布被叠得方方正正,码放在驾驶室左侧,就连放置在车辆底仓的拖把,都干干净净,没有灰尘。清凉油、花露水、八宝粥、方便面这几样东西,各有各的用处,是吴文涛车上常备的“四大件”;早晨来到单位后,首先检查车辆胎压、查看机油、防冻液;收车再晚,都要把车打扫干净,这是他的工作日常。
“部队退役到现在,我一直保留着早睡早起的习惯,被子叠不整齐,还总感觉不舒服,这也是部队给我的熏陶吧。”在吴文涛的带动下,早睡早起,严谨自律,心细有爱,这俨然已经成了吴文涛与他们班员们共同的“标签”。
据了解,吴文涛与同事们执行运输任务,特别是长途任务时,吃饭不及时是经常有的事,十二米的车厢,是他们的餐厅,也是他们的寝室,为了圆满完成各项运输任务,他们认为,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他是“不称职”的父亲,也是一个“不顾家”的丈夫
吴文涛的儿子今年12岁了,由于与妻子两人都要上班,而且吴文涛上班的时间极不规律,妻子的上班时间也比较紧,孩子的接送真是成了问题,只好放进托管班。
“我下班也晚,托管班经常会打电话催我接孩子。我们没有办法,只好将孩子送进寄宿制私立学校。”妻子说道,“接送孩子,指望不上老吴;因为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老吴有20多天见不到孩子。”对此,吴文涛心怀愧疚。后来,慢慢的,妻子的满腹牢骚也变成了对老吴工作不容易的理解,理解了客车驾驶员的工作性质,甘心做好家中的贤内助。
吴文涛的父亲65岁,母亲64岁,住在即墨区高新区老家,往年的春节,吴文涛一家三口一定会回家陪老人过节,但是2021年的除夕夜,因为要执行政府下达的交通运输保障任务,吴文涛缺席了,没有回家陪父母吃团圆饭。“党员在这时候就应该站在最前沿,响应政府的号召。”对儿子作出的决定,父亲表示理解和支持。
今年恰逢建党百年。通过学习党史,吴文涛与同事们进一步增强了爱国、爱企的精神动力和建功企业的主人翁意识。站在城运控股集团“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新起点、新征程,吴文涛说,他将继续把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的敬业旗帜牢牢地插在生产运行一线,以奋斗者和追梦人的姿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市民美好出行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