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粪养花技巧蘑菇堆肥增温剂过程都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8日 点击:[2]人次
制备适合蘑菇生长的培养料是栽培蘑菇的关键技术。蘑菇培养料二次后发酵技术的推广普及,对我国蘑菇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曾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二次后发酵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发酵时间长,耗能多,劳动强度大,因而使其推广受到一定限制。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新研制的“蘑菇堆肥增温剂”,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上不足之处,并在推广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这种助推剂是一种具生物活性的添加成分,其中所含嗜温性微生物,经70℃高温处理4小时仍具有生物活力。在堆肥中加入堆肥增温剂,能明显提高发酵温度,促进培养料的分解转化,并改善理化性质,使之更加符合蘑菇菌丝生长的需要。使用堆肥增温剂,还能简化堆制发酵工艺,具有省工、省时,使用方便和提高产量的作用。
使用堆肥增温剂,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料堆制新技术,是--种节能、快速的“床式后发酵法”。其具体操作如下:备料及配方(以111平方米计)稻麦草 2000公斤,畜粪或禽粪400--500公斤,菜饼粉100公斤,米糠60公斤,石膏、磷肥各60公斤,增温剂1公斤,尿素20公斤,石灰约70公斤。
预湿软化稻麦草充分吸水,与尿素、石灰一层夹一层铺料建堆。堆好后覆盖塑料薄膜,4天翻一次堆,再堆3天即可结束。
拌料进房进房前一天晚上,以畜禽粪粉、石膏、磷肥、菜饼粉、米糠、增温剂等混合,调水至捏成团,建成小堆,使水分渗透均匀,时间约8--12 小时。第2天将小堆料均匀拌在预湿软化好的草料中,边拌边进房上架,料厚50-60厘米,并闭门窗。
升温发酵进房第2天,料温上升达65--70℃;待料降至52℃时,要注意菇房保温,使保持72--96小时。此时料色转深,长满棉絮状嗜高温放线菌,发酵结束。然后按常规方法将培养料在床面铺匀、播种,进行发菌管理。
最近又推行 一种堆制发酵新技术,称“免翻料二段发酵法”。其基本配方与床式发酵法相同,所不同的是草料经预湿软化,并入小堆料后不立即进房,而是在室外或室内仍保持大堆形,经10小时发酵即可。建堆时,堆中要预留通气道,可在堆中预放一排竹筐,也可用粗竹管埋在堆中,堆毕后将竹管抽出,以形成通气道。为保持良好通气条件,堆顶留宽约20厘米空隙不盖薄膜(下雨时再盖上),堆脚也不要盖严,使之留有一-定通气空隙。薄膜上应加盖草帘防晒。在正常情况下,堆后2--3天堆温可上升至65℃以上,并在50℃左右维持3一4天。在发酵完成后,菇房经空房消毒,即可进房铺料进房时,培养料含水量要求保持60%左右,pH7.5--8.0。
采用堆肥增温剂进行蘑菇堆肥发酵新技术,与二次后发酵技术相比,每堆制111平方米培养料,应用这种新技术可省煤150-300 公斤,省工8一10个,缩短堆制周期5-10天,生产成本可降低100多元;由于发酵周期缩短,堆料时间可由7月下旬推迟到8月中旬,有助于改善操作环境;其增产幅度--般在20%以上。目前,这项新技术已在全国17个省、市的53个县进行推广。江苏江阴县使用覆盖面已达100%。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大家想了解哪方面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来为大家解惑。创作不易,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笔者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