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社会新闻

绵阳养花前景三十年来绵阳人为何对市花月季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8日    点击:[2]人次

春意盎然,正值赏花季。最近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各种花各种草霸屏?你又能识得几种呢?以30年前我市就评出的市花月季为例,这几天记者随机走访,很多市民都表示不知有市花,不能辨市花。事实上,近年来市花月季在绵阳城区各处广泛“安家”,目前已有上百个品种,城区栽种总面积逾5万㎡,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今年我市还将进一步扩大市花栽种。那么,身在绵阳城的你,又对“市花”了解多少呢?

寻花

随机走访 多数市民不知绵阳市花

市花不仅代表城市独特的自然风貌,而且对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都有重要意义。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对绵阳市花月季花并不了解,有的市民甚至不知道绵阳有市花。

“绵阳好像选过市花,但具体是啥我记不清了。”“是不是菊花?每年都有富乐山菊展。还是梅花?”……当记者问起绵阳的市花时,不少市民都不能准确说出市花。在涪城区东街,记者恰巧遇到了一位正在给花浇水的市民王先生,他自称养花好几年,但是谈及市花月季时,王先生却一脸茫然,“月季是绵阳的市花?”王先生表示,月季品种非常丰富,但他自己也认识不了几个品种。

记者先后在东街、南河、花园等居民区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其中有17位不知绵阳市花是什么,有10位市民不知绵阳已有市花。部分市民称“不能准确辨别出是不是月季”。

忆花

三十年前 为何月季能当上绵阳“市花”

记者查阅《绵阳城乡建设志》《绵州之谜》等资料,并采访了编撰绵阳城建史的八旬高龄城建学者汤毓良,部分还原了30年前绵阳评选市花始末。

中国历代有“岁寒三友””四君子”“十二友”等称谓形容植物。人们试图从万花丛中选出自己所爱,使之能够象征悠久的城市文明和“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亿万人民在绿化祖国和美化环境中,迎来植树养花赏花的热潮。80年代以后,许多城市评选了各自的市花,著名诗人贺敬之为当时这一盛况题诗,“花着市标格、市葆花精神,千市花党放、神州触目新。”至今全国已有80多个城市评选了自己的市花。

1989年4月7日,绵阳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关于评选市树、市花的公告”。并提出几大评选要求:市花市树要能象征绵阳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适应性强,易于推广和栽培,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较大的经济科研价值。

同年7月,市住建委组织了全市范围内市民评选,月季、牡丹、梅花、紫薇、夹竹桃、位列前五位。经评委论证和专家评审,牡丹最贵为春晚,芍药花繁只夏初,梅花季节短,夹竹桃有毒。惟有月季开不厌,一年常占四时春。最终在1990年3月,经绵阳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市花方案公布市花为月季。

汤毓良告诉记者,与其他几种花卉相比,月季具有优良的生物学性和植物学特征,在城市降尘量每月10吨/平方公里以上,适应性强,现代月季花朵繁盛、花姿优美、株型健壮,国内外已达上万品种,如今已在城区广泛栽种。

月季喜阳,对光照要求相对较高,而我市地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多雨,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并非月季的最佳生长环境,栽植需选择光照良好、地势开阔的地段,品种方面也要有所选择,管护需要更加精细。通过多年实践,逐步摸索出较为成熟的栽植和管理技术,近几年月季栽植数量大幅度增加,逐渐成为城区特色景观。

栽花

在绵阳城区“安家”的月季多达百余种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希望在城区有代表性的公园、广场能够广泛种植市花,打造属于绵阳的城市生态“名片”,给市民和外来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事实上,早在90年代初,政府就开始在绵阳城区栽植月季,引进了“红衣主教”“伊丽莎白”“多特蒙特”等品种,这些花在临园干道分车带内,形成了较好的景观效果。2000年以后,政府部门又在城区金柱园、文化广场、代家湾和东津干道等处逐步栽种。2002年11月,城建绿化部门从河南南阳引进月季新品种红色系列 “莫海姆”“红帽子”共11万株。2007年12月又引进红色系列的“小仙女”、粉色系列的“仙境”、黄色系列的“欢笑”等共20余万株栽植。2015年以来,随着城市生态景观提升,城区月季数量大幅增加,主要分布于主城区主干道、广场、绿地等处。截至2018年底,全城栽植各类月季面积约5万㎡,其中大花、丰花月季共计120余万株,树状月季11399株,藤本月季1000余株,品种达100余个。

记者从绵阳市住建委获悉,今年我市还计划打造出以市花月季为主的绵阳特色精品点、景观线、绿化面,实现市花随处可见,凸显绵阳地域生态文化。随着上百个品种的市花在城区竞相开放,小绵倡议:在尽享绿色生态福祉的同时,也请文明赏花,善待市花。

武侠故事杂志社

数理化解题研究杂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农业科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