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养花瓶你小时候见过没有四肢长在花瓶里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8日 点击:[2]人次
俗话说:眼见为实。有时候,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
生于七八十年代的人,应该对“花瓶姑娘”不陌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街串巷的马戏团班子里,通常都有这样一个保留节目:花瓶姑娘展览。
活泼、可爱的小姑娘长在花瓶里,能说会唱身世传奇,就问你想看不想看?
在那个物质匮乏、信息封闭的年代,想看以及看过花瓶姑娘的人还真不少,但是能摸得清这里面门道的人,就不多了。小小的花瓶里,怎么能放得下这么大一个姑娘呢?
落后年代的产物
维科说过:惊奇是无知的产物。上世纪后二十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老百姓的生活普遍都不富裕,一些五六线县城、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就更差了。在八十年代中期,如果谁家能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或者安装了电话,都是非常不一般的条件了。
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互联网,智能手机更没听说过。大人小孩的娱乐活动都相当匮乏,于是隔三岔五过来圈钱的流动马戏团就成了人们的最爱。
“花瓶姑娘”就是这样走入大众视线的。一般马戏团会把摊子支在人流量大的庙会、集市、公园等地方,人们远远看见一个类似帐篷、用布搭起来的空间,外面竖着PS技术拙劣的彩绘广告板,上面写着“隆重展出世界奇人花瓶姑娘,年方十八,身高35公分,五官端正聪明伶俐,能说会唱,有问必答”等广告语,旁边画着一个长在花瓶上的少女头,看着神乎其神的。
十块钱一张门票,可以一睹花瓶姑娘真容,再加五元还能点歌,跟花瓶姑娘对话。但是花瓶姑娘本来就是以神秘为卖点,所以一般情况下,马戏团老板并不会让观众近距离和花瓶姑娘接触,基本上一走一过,听听主持人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讲讲花瓶姑娘的离奇身世,这场展览也就结束了。前后个把分钟,不能再多了。
看到花瓶姑娘的人走出来表示:没错,姑娘是长在花瓶里的。可如此超自然、违背常理的事,想想也不可能,这就没几个人能说出所以然了,毕竟停留的时间太短,还不让靠近。
不算高明的骗术因为没什么人能说出这里面的“奥妙”,花瓶姑娘展览在当年可谓相当流行,大人小孩都爱看,越弄不明白越想看,越看越云山雾罩,还会琢磨、讨论,可研究不出来个什么结果。
有些马戏团还有“美女蛇”节目,和花瓶姑娘异曲同工,都是异物上“长”着人头,看不到身子却能张口说话。
多年以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被更多内容填充,当人们淡忘了花瓶姑娘这种存在,它的谜团也渐渐被人揭开。
世界上压根就没有长在瓶子里的少女。实际上,这只是马戏团的障眼法:准备一个木架子,前面摆一只切割好的花瓶,然后用两个相互垂直、呈90度角的平面玻璃隔在女孩和花瓶中间,让花瓶与镜子的90度夹角相贴合,再蒙上黑布,接下来,让女孩蹲在玻璃后面,把头放在花瓶上,大功告成!
直白地说,花瓶姑娘就是利用物理光学反射原理,营造的一个魔术骗局,并没什么玄妙之处。然而由于马戏团往往把展出的环境布置得很阴暗,又借助一些怪力乱神的传说渲染神秘氛围,当时误以为真的人不少。
淡出江湖的伎俩有的人也许会说,花瓶姑娘也不能说是骗术,毕竟马戏团搭了台子,费了心思,人家也要养家糊口。可参观者其实是冲着“真实感”而去的,而且当年十块钱的门票也不便宜,又是走马观花地看,花得还是有点冤的。如果知道是骗局,想必公众的猎奇心也就不会那么强烈,马戏团更不能赚得盆满钵满了。
当代知识青年讶异于这种拙劣骗术能在那个年代大行其道,其实这不难理解,当时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资讯也不发达,人们没有闲钱四处旅游,开阔眼界,被骗实属正常。
想当年,还有小朋友被这奇异、惊悚的景象吓出“童年阴影”的呢。
当然,现如今国人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花瓶姑娘也成了时过境迁的历史遗物,慢慢被人们忘却。
网络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可以长久地欺骗一个人,也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但绝不可能长久地欺骗所有人。江湖骗子虽然肚子里有几两墨水,但假的真不了,时间自会让一切真相大白。时至今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人们也不会再轻易被事物表面的伪饰所欺骗,只是那些年交的“智商税”再也追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