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小罐养花工地挖出骨灰罐众人敬而远之员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8日 点击:[2]人次
“我还有一件遗憾的事情,希望能得到补偿。"2007,曾经给国家捐赠了元代青花瓷的苏振发对记者说,希望政府可以满足他的一个心愿。
一个青花瓷,埋藏千年,,如今闪烁着国宝的光辉!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的一个善举。
1980年:无意间的发现
1980年的广西横县,一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工人们在盖房子的时候,推土机好像碰到了什么东西,发出清脆的声音。当他们慢慢清理完周围的土,发现了一些瓶瓶罐罐的碎片,和一个完整的大瓷罐。
这个瓷罐大约高30厘米,口径差不多20 厘米,罐口还被之前的推土机擦出一道10厘米长的口子。
这个瓷罐从外形看就像一个骨灰罐,工人们都嫌晦气,就把它扔到了工地的一角。
等到培训中心建设完,工人清理的时候顺手把它丢在楼梯过道里,与杂物堆放在一起。
1987年:从废物到宝物
1987年,农艺师苏振发来到培训中心参加一次培训。课程结束后,当他在楼梯过道吸烟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青花罐。这个青花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罐子上的青花图案变得格外鲜活,让他不由地心生喜欢。
苏振发感到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如此漂亮的青花罐会被当做垃圾似的丢在这里。
苏振发找到门卫,询问青花罐子的事,门卫告诉了他青花罐子的由来。苏振发尽管知道这是一个装骨灰的罐子,但他并不在意。他突发奇想地说:“如果没有人要这个罐子,我可以把它搬回家吗?我想用它来种些花草。”门卫没想到有人会愿意将这个晦气的骨灰罐子搬回家,于是痛快地答应了苏振发。
苏振发如获至宝地将青花罐子抱回了家。回到家后,他用清清洗干净罐子后,把青花罐当作花盆,种上了一盆自己喜欢花。
1989年:文物的发现
1989年,横县的文物部门向社会征集文物。苏振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联想到了自家那个曾用来种花的青花罐。
苏振发决定带着这个青花罐前往横县文物局。在那里,他见到了所长黎之光。黎所长仔细观察了青花罐后告诉苏振发:“我可以确定这是一件文物,但具体的年代我无法确定。”苏振发听完毫不犹豫地将青花罐交给了横县文物局。
黎所长收到这个青花罐后,拍摄了几张照片,寄给了他在广西荣县博物馆担任馆长的同学。他希望通过同学的帮助,可以获得更多关于这个青花罐的信息,特别是年代和历史背景。他的同学看到照片后,也感到困惑,无法确定罐子的年代。于是,他决定将照片寄给他的老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的副秘书长张浦生。
张浦生是中国古陶瓷领域的专家,他收到了照片后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发现。他特意前往横县,亲自对这件青花罐进行鉴定。在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后,他得出结论:这是一件元青花瓷罐,罐上绘制的图案描绘了尉迟恭单骑救主的场景。这个鉴定令所有人震惊。
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国宝的壮丽之美
这些图案讲述的是尉迟恭单骑救主的故事,该故事发生在隋朝末年,主人公是秦王李世民。图案中,李世民头戴一顶朝天幞头,身穿长袍,腰系玉带,英姿飒爽,骑马挥鞭,似乎是在追逐什么。而在他身后,是一位骑马的长须武将,就是尉迟恭。他左手搅辔,右手紧握钢鞭,骑马奔驰,目光坚定,急急赶来。
另一面的图案则展示了两位武将的激烈对战。一位头戴束发小冠,手持钢叉,回身迎战,他是唐将段志玄。另一位武将手持长矛,紧追在后,企图刺杀段志玄,这位武将便是单雄信。
保护国宝,传承文化
苏振发的妻子知道后就开始责怪他,把这么值钱的宝贝这么轻易就捐出去了。
但是苏振发却说这个文物是属于国家的,我们拿在手里就属于不义之财。
之后,横县特意给苏振发开了一个表彰大会,发给他一张荣誉证书,还有200块钱奖金。
国宝之路
经过专家鉴定,于1995年确定将这件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正式确立了它国宝级文物的地位。
2007年有记者知道了这件国宝背后的故事,特别感动,就去采访了苏振发。
转眼10几年过去,苏振发也辗转搬过好几次家,当年的那本荣誉证书已经不完整了,里面的证书已丢失,只剩下了外皮。
苏老爷子对记者感慨地说:“要是能给我补张证书就好了。”
历史和文化往往隐藏在我们生活的角落,而保护、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一个普通人,苏振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让一件被埋没的文物成为国宝,展示给世人。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国宝之路,更是一个普通人的善举,为我们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