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百本木家日式装修改造孔圣宗师出身全传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点击:[1]人次
备论历代帝王却说孔子四十二岁,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来问仲尼,说是掘得一狗,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1]、罔蜽[2],为山之精,好学人声而迷惑人;水之怪,龙、罔象[3],能食人;土之怪,羵羊也。”桓子曰:“我主哀公曾闻,夔只一足,信乎?”孔子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重、黎举夔,进之。夔于是正六律、和五音,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非一足也。”桓子退。
[1]《楚辞•山鬼》补注:“《庄子》曰:‘山有夔。’《淮南》曰:‘山出嘄阳。’楚人所祠,岂此类乎?”《国语·鲁语下》注:“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缫,音‘骚’,或作‘’。富阳有之,人面猴身,能言,或云‘独足’。”
[2]《搜神记》卷十六:“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
[3]《搜神记》卷十二:“《夏鼎志》曰:‘罔象如三岁儿,赤目,黑色,大耳,长臂,赤爪,索缚则可得食。’”
吴伐越,堕会稽,得骨一节,其长专[4]车。吴子使使来聘,发币于大夫,及仲尼,爵之[5]。客执骨而问曰:“骨何为大?”孔子曰:“丘闻之,昔禹致群臣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陈其尸,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6],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氏何守?”孔子曰:“汪芒氏之君,守封山、隅山,二山俱属湖州。今在吴为釐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翟,至今之时,改名大人。”客曰:“人长之极几何?”孔子曰:“西南蛮焦侥氏三尺,短之至也。长者十倍焦侥,约有三丈[7],数之极也。”吴客曰:“善哉!圣人无所不知,名不虚附矣!”
[4]《国语•鲁语下》注:“专,擅也。”
[5]《国语•鲁语下》注:“爵之,饮之酒也。”
[6]《国语•鲁语下》注:“足以纪纲天下,谓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以利天下也。”
[7]《舆地纪胜》卷十:“《旧(图)经》引贺循(会稽)记云:‘防风身长三丈,刑者不及,乃筑高塘临之,故曰刑塘。’”
季康子来,问曰:“旧闻五帝之名,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昊配金,颛顼配水。”康子曰:“大皞氏其始之木,何如?”孔子曰:“五行用事,先起于木。木,东方,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则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康子曰:“吾闻,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此五行之主而不乱,称曰帝者何也?”孔子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太昊之属配焉,亦云帝,从其号。昔少皞氏之子有四叔[8],曰重,曰该,曰假,曰熙,使重为勾芒,该为蓐收,假及熙为玄冥。颛顼氏之子曰黎,为祝融。共工之子曰勾龙,为后土。此五者官,各以其所能业为官职,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别称五祀,不得称帝。”康子曰:“帝王改号于五行之德,各有所统,则其所以相变者,皆主何事?”孔子曰:“所尚则各从其所主之德次焉[9]。夏后氏以金德王,色尚黑;殷人以水德王,色尚白[10];周人以木德王,色尚赤。”康子曰:“唐、虞二帝,其所尚者何色?”孔子曰:“尧以火德王,色尚黄;舜以土德王,色尚青[11]。”康子谢教而退。
[8]《释名•释亲属》:“叔,少也,幼者称也。”
[9]《孔子家语·五帝》注:“木次火而木家尚赤者,以木德义之著,修其母,兼其子。”
[10]《孔子家语·五帝》注:“水家尚青。而尚白者,避土家之尚青。”
[11]《孔子家语·五帝》注:“土家宜尚白。土者四行之主,王于四季,五行用事,先起于水,色青。是以水家避土,(用)土家尚白。”
案:
《拾遗记•唐尧》:“尧在位七十年,有鸾雏岁岁来集,麒麟游于薮泽,枭鸱逃于绝漠。”麒麟为长颈鹿,故尧尚黄。鸾雏、枭鸱,盖本于《庄子•秋水》。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凤皇,风皇也。羲皇姓风,为青帝,故舜尚青。
《路史•后纪十三》:“高阳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生,是为伯鲧。”颛顼配水,故夏尚黑。
《大戴礼记•帝系》:“玄嚣产蟜极,蟜极产高辛,是为帝喾……帝喾卜其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也,曰姜嫄氏,产后稷;次妃有娀氏之女也,曰简狄氏,产契……”少昊配金,故殷尚白。
《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炎帝配火,故周尚赤。
四十三岁,宰我问曰:“黄帝何如?”孔子曰:“黄帝生而神灵,幼而能言,哲睿齐[12]庄,敦敏诚信。长聪明,治五气,设五量[13],抚万民,度百官。服牛乘马,扰训猛兽,以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14],治民以顺天地之纪,知幽明之故,达死生存亡之说。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考日月星辰。劳耳目,勤心力,用水火财物以生民。”宰我曰:“请问帝颛顼。”孔子曰:“颛顼渊而有谋,疏通以智,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依鬼神而制义,治气性以教众,洁诚以祭祀,巡四海以宁民。北至幽都[15],南至交趾,西抵流沙,东极蟠木[16],动静之生,小大之物,日月所照,莫不底属[17]。”宰我曰:“请问帝喾。”孔子曰:“高辛生而灵异,自言其名,博施厚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仁而威,惠而信,顺天地之义,知民所急,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焉,抚教万民而诲利之,历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也和,其德也重,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化。”宰我曰:“请问帝尧。”孔子曰:“陶唐,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能降。伯夷典礼,夔、龙典乐,流四凶而天下服。其言不忒,其德不回,四海之内,舟车所至,莫不夷[18]悦。”宰我曰:“请问帝舜。”孔子曰:“虞舜孝友,闻于四方,陶渔事亲,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承受大命,依于二女[19],睿明智通,为天下帝。命二十二臣,率尧旧职,恭己而已。天平地成,巡狩四海,五载一始。三十年在位,嗣帝五十载,陟方[20],乃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
[12]《左传•文公二年》注:“齐,肃也。”
[13]《汉书•律历志上》:“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14]《孔子家语·五帝德》注:“白与黑谓之黼,若斧文。黑与青谓之黻,若两己相戾。”
[15]幽都,今北京。
[16]《方言》卷十二:“未升天龙谓之蟠龙。”《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史记•封禅书》:“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今山东济宁蚩尤冢。
[17]《孔子家语•五帝德》注:“底,平。四远皆平,而来服属之也。”
[18]《孔子家语•五帝德》注:“夷,平心。”
[19]《孔子家语•五帝德》注:“尧妻舜以二女,舜动静谋之于二女。”
[20]《尚书•舜典》:“五十载,陟方乃死。”传:“方,道也。舜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守,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疏:“升道,谓乘道而行也。”
宰我曰:“请问禹。”孔子曰:“夏禹敏给[21]克齐,其德不爽,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亹亹穆穆,为纪为纲。其功为百神之主[22],其惠为民父母。左准绳,右规矩,履四时[23],据四海。任皋陶、伯益以佐其治,兴六师以征不庭,四极之民,莫敢不服。”又问文王,孔子曰:“欲知文王,合即虞、苪之事可知。虞、苪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之?’入其境,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虞、苪之君曰:‘嘻!吾侪小人也,不可入君子之朝。’遂自相与而退,咸以所争之田为闲田。”孔子曰:“以此观文王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又问武王,孔子曰:“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国,以正天下。伐无道,刑有罪,一动而天下正,其事成矣。王者致其道,而万民皆治,天下顺之。”又问周公,孔子曰:“昔者周公事文王,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前,洞洞然若将失之,可谓能子矣。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承文、武之德,履天子之位,听天子之政,征夷狄之乱,诛管、蔡之罪,抱成王而朝诸侯。诛赏制断,无所顾问,威动天地,震恐海内,可谓能武矣。武王葬,成王致政,北面而事之,请然后行,无伐矜之色,可谓能臣矣。故一身之能三变者,所以应时也。诗曰[24]:‘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后有才人览传至此,援笔题曰:
诗曰:
景仰东鲁孔圣人,灵通格物俨如神。
诸怪长骨俱识破,寸丹毫无一点尘。
三皇五帝道玄渺,应答如流逐项陈。
谩喜门弟汲雨露,应知学术贯天人。
[21]《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给。”注:“佞人口辞捷给。”
[22]《孔子家语•五帝德》注:“禹治水,天下既平,然后百神得其所。”
[23]《孔子家语•五帝德》注:“所行不违四时之宜。”
[24]《诗经•裳裳者华》传:“左,阳道,朝祀之事。右,阴道,丧戎之事。”笺:“君子,斥其先人也。多才多艺,有礼于朝,有功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