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用蒜盛京杂谈生活离不开葱姜蒜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我等俗人,迷恋人间烟火。夕阳炊烟是我们的梦境,也是我们的家园。乡村长大的人们,谁的脑子里还没有一副《牧归图》呢?
因此,离不开葱姜蒜。
葱姜还有蒜
于是,就有了关于童年记忆的“土汉堡包”。玉米面饼,也可以说金黄。用菜刀从中间切开,分成两个饼,中间夹葱蘸酱,以手“盈握”,中国民间最朴素,最真诚,最实用的“汉堡包”诞生了。
有时是在秋天的午后,走在长满向日葵的路边,向日葵已成熟,籽粒饱满,低着头向老人在思考,小黑手紧紧握着“汉堡包”,顶风而食,似乎风雅。
当然,如小米饭葱花加猪大油一拌,不香人一个跟头,算我白说。
这个地方不错
“食葱一族”,有一段时间还成了寻找同类的暗语,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有几个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哥们,每隔几天我们都纠结在一起,扎扎实实的吃一顿葱沾酱,后来有个叫李鑫的哥们退出了,原因是他找个城里的媳妇儿说吃葱的人粗俗,那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吃葱不是什么风雅的事。
当然,记忆中离现在最近一次吃葱沾酱,是在山东。一位叫王东的朋友在当地是很有名气的企业家,那天晚上我们要出席一个相对重要的场合,但在那之前,我俩就在路边的摊上吃了一顿煎饼卷大葱,吃完之后一抹嘴,大呼过瘾。从此成了无话不谈的哥们。至于那天晚上为什么重要,以及都见了什么人,已经没有印象了,留在记忆深处的就是那顿煎饼卷大葱。
帘后有风景
葱姜蒜,《本草纲目》都有记载,都是有益于人类身心的。特别是生姜,解百毒。有谚语“三片生姜解百毒”,所以一般农村炖鱼什么的,都必须放生姜。
而蒜,更是幸福生活的象征。吃饺子蘸蒜,是比小康还小康的生活。小时候,大年夜要吃饺子,但是老人们不允许吃蒜。那时不懂事,饺子端上来就张罗要蒜。大人们就说:算(蒜)什么算(蒜)?吃完饭一块算了。
葱姜蒜,都是吃素人们忌口的,说也应该算荤腥,这曾经引起我很大的不解,直到后来才知道,这三种食物吃起来美味,但食后散布到空气中的味道,实在难闻。
曾经有个说法,说国外一女士咨询一位心理医生,什么叫真爱?
比如说牵手散步,离家拥抱等等,心理医生都摇摇头。而当女士说到即使我吃蒜他也来亲吻我,心里医生才伸出大拇指。如果置身场景设身处地,相信真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这才说到葱姜蒜,原本是一家线上拍卖艺术品公司,主理人是金超人,好兄弟,为人强而雅致,低调豪放。
说来金超人原来是一名出色的记者,以经济特稿名誉辽沈,后转做文化亦风生水起。知道自己操刀,专心艺术的普及,也是水到渠成。
为何起名葱姜蒜?难道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本?要讲文化如葱姜蒜一样普及到百姓中间?没有探究过,但以其扎实与情怀,超人的所思所想,一定会超出我们心思的。
即便以小人之心度超人之腹,乐观其成,也足以恭贺和祝福了。
葱姜蒜,都是不挑剔生长环境的植物,只要有土加点水,她们就长的扎实而茂密,蓬勃着生机,炫耀着生命,乐颠颠的犹如幸福,这不正像我们这些草根成长起来的人生吗?
不管金超人,鲁宁,吴大师甚至于卖茶的国山和我,都属于食葱者范畴,当然,这些人茂盛的生命也如同大葱一般。
葱姜蒜真好,可下饭可调味可壮阳可滋补,从这一点上说,像极了艺术品。
不知道金超人诸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