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镇起名兴平为啥两个张耳村原来是这样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0]人次
兴平为啥两个张耳村?
先说说兴平市桑镇张耳村。张耳是汉刘邦的好友和步将,死后葬埋在此,村民取名为张耳村。张耳,大梁人(今河南开封),初为信陵君门客,是秦朝以前,战国时期魏国著名游士,任外黄令,陈胜起义后,张耳与同乡陈余为陈胜左右校尉,率兵3000人,北定赵地。先后立武耳,赵歇为王,张耳自任丞相。后张耳兵败降项羽,同项羽入关,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项羽以陈余不入关,闻其在南皮,仅以南皮三县侯爵封之。陈余恼怒其“耳”与“余”功等之,“今耳王,余独侯”。认为是项羽有意羞辱自己,于是便与齐王田荣叛楚。率兵猛攻张耳,张耳溃败至秦地废丘驻扎,后该村遂称张耳村。
张耳村张耳将军墓
村中现有三座古庙:老爷庙、菩萨庙、张耳庙。其中老爷庙建于1982年,村民集资修建。老爷庙、菩萨庙建于1986年。三座庙分别位于村东、村西和村北。立庙会于古历正月二十七日,逢会烧香祭拜,唱大戏,非常热闹。
再说说兴平市阜寨张耳村。张耳是兴平古十二渡口之一。古称“高城大堡子”,人口众多。传说: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魏国贵族张耳、陈余起兵响应,秦二世命大将章邯发骊山刑徒镇压。起义军寡不敌众,为了分散秦军兵力,陈胜命张耳领兵5000人,从间道入关牵制秦军,以对秦都构成威胁,张耳曾屯兵于此。当时百姓对秦暴政恨之入骨,许多青壮年纷纷参加张耳义军。2000多年来,此地一直以“张耳” 为村命名。
张耳村有民风民俗浓郁的灯笼会。灯笼会在农历正月十三,是张耳三组老爷庙会,因为卖灯笼人多,也叫“灯笼会”。立会已有百年历史,会期3天,搭台唱戏。正月十三,关帝庙香烟缭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善男信女,蜂拥而至。街道上灯笼气球、玩具书刊、衣帽鞋袜、杂耍等应有尽有;各种风味小吃,花样齐全,成为张耳一道亮丽的风景。
吃羊头会。“吃羊头会”在农历七月三十(小月则在二十九),是张耳村老南巷会,立会一百多年。“吃羊头会”原为“护秋会”,过去社会风气不好,秋庄稼经常被人偷窃。村人立下《村规民约》凡破坏秋庄稼者,罚一只羊供村人享用,以示惩罚。后来因穷人买不起全羊,就允许到羊肉作坊买一羊头代之,这就是“吃羊头会”的来历。
来源:公众号醉美新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