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微信群起名字不简单的微信同学群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十天前,一个多年下岗自已做小生意的同学告知她女儿于X日结婚,诚邀大家喝喜酒。初中群内纷纷祝贺,道喜声不断。看似效果不错。
除了工作群,我陆续退出了大学群,高中群,只保留了初中群,现在可以交心的挚友是几个初中的同学。那些年年少无知的我们纯粹是性格相投从同学成为好朋友,各自奔向人生旅程后不管多久、多远不见,有事只要招呼一声彼此都会尽力而为。所以对初中班级群有天然的好感。
我的初中同学群同学基本在同一县域内。大约有三个隐形层次,一是体制内的,二是生意场上的,剩下的为其它。通常体制内的谁发言同层次的同学积极跟进,生意场上的大声附和,“其它”的露脸打卡,静默的群如一池清水泛起涟漪,顿时有了生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初中群江湖气场也越来越大。体制内的有位“德高望重”的意见领袖,上学成绩很一般,但是家里人的眼光和选择大于普通人的寒窗苦读。初中毕业后安排当兵,当了几年兵退伍安置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农业事业单位,再几年光景在县农业局已居要职。所以他的话题通常是群内热门话题,约饭、安排活动都一呼百应。他家的红白喜事各路同学真的海绵里都能挤出时间前往,同学感情之深都用行动表达。
昨天嫁女的同学先是在群内发红包再次请大家明天去赶宴,二十分钟内只有我和另外一名同学“捡”了红包,这位捡红包的同学忍不住在群内发言:“XX同学在每个同学有事的时候不管好远、好忙都会开车前往,所以我不管怎样都要去参加她女儿的婚礼”。
四分钟后一体制内同学表态:明天我不开会的话我就去。另一体制内同学跟言“要是星期六肯定就去了,明天比较难安排”。
良久,体制内”意见领袖“发言道:“周五的确为难,周六还可以想想办法”,另一粉丝跟帖“明天我监考”。
记起两年前“意见领袖”他妈过世,同学群忙碌三天,有每天下班后赶去安慰老同学的,约麻将通宵守灵的,不顾生意全天帮忙的,请假陪老同学尽孝的。老同学的深情足以感天动地。
刚刚知道有几个很少发言的同学驱车前去参加婚礼了,好些体制层的同学招呼去现的同学带礼,忽然觉得我那个普通同学办个婚宴真的不容易。每个同学有事她都亲自前往,内心只是希望她办事的时候多有几个人聚个人气吧。只为收回那份子钱,何必每次前往呢。
相互亲自到场随礼应该是情义的交流,推托不去还有情份吗。
忽然觉得初中微信群已经焉然小社会了,有点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