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不宜用的字中国汉族人名的秘密02名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汉族人名的结构一般是姓氏+名字,简称姓名。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标志,名字是一个人的个体身份标志。
在古代,名和字是一个人的不同称谓,名是名,字是字。
名分为小名、大名和学名。小名,也称乳名,是一个人出生时,父母给其取的称呼。小名一般在家庭范围内使用,可以持续整个童年时期,甚至长大后父母仍然还是这样称呼,更甚至有的人长大后,直接把小名作为大名的。例如王铁蛋、李板凳。
大名一般是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由其父亲确定,在正式场合使用的名。人们通常认为大名对一个人的人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为后代取大名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取大名的依据纷繁复杂,有经典学理的,有家族谱系的,有阴阳五行的,有宗教蕴含的。取大名的规则,通常用一个字或两个字命名。三国以前以一个字的名字为主,从晋朝一直到现代,则以两个字的名字为主。
对于读书人来说,他还有学名,这是入学受教育时由父亲、师长、长辈或士绅、名人取的一个名,亦称“训名”,供老师称呼。而且这个学名往往会代替父亲确定的大名,成为大名。
大名一般只用于男子。女子往往不取大名,在需要记载她们时就把乳名或小字用作名,例如杨玉环,乳名玉环;只有少数情形下,女子才有她的大名,例如蔡文姬,名琰。
字,也称表字,是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一般是一个人在成年礼(男性行冠礼、女性行笄礼,)时由长辈为其取字,但也有自己给自己取字的。一个人成年后,除了长辈和老师,人们通常不会直呼其名而称其字,以示尊重和亲近;而自己则不能用字自称而用名,以示谦逊。例如,张澜,名澜字表方,自称澜,人家称其为表方,尊称其为表老。字有一个字(屈原,字平)和两个字(张良,字子房)的,但以两个字的为多。
历史上也有将名字连在一起进行指称的。在排列上,先秦时期是先字后名,例如孔子父亲叔梁纥,“纥”是名;“叔梁”是字。秦朝以后是先名后字,例如孔融文举,孔是姓融是名文举是字。
名和字之间一般具有连贯意义。例如,朱德,原名代珍字玉阶。玉阶是代珍的意义。李宗仁,名宗仁字德邻。德邻就是对宗仁的解释。
民国时期,字开始边缘化,一般只认名少认字。而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名和字两者完全合一,成为名字。只有名,不再有字。这是自秦朝姓氏合一、以姓从氏以来的第二次人名革命——名字合一、有名无字。这是汉族人名文化的进步。当然现在有些人还会给自己搞个什么字,那不过是酸馊文人的没事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