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婶在装修新房岳母和母亲同一天生日该去给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点击:[1]人次
很多人说婆媳是天敌,每天斗智斗勇,很难好好相处,有的婆婆说,没敢想过让儿媳像孝顺母亲那样孝敬自己,只要不制造矛盾就谢天谢地了,说起儿媳就是一肚子苦水。
是不是娶了个好儿媳,对整个大家庭来说,是影响很大的。
四婶有两个儿子,相差3岁,大儿子先结婚的,媳妇不是本地人,结婚的时候她父母要了160000的彩礼,他们的说法是,女儿嫁得远,以后孝敬他们就少了,就得多要点彩礼留着以后养老。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四婶有两个儿子,他们更得多要点彩礼,不然以后四婶也会偏心,把钱都给小儿子。
娶个媳妇不容易,只要家里有条件给,亲家提的要求,四婶就都答应了。
大儿子是结婚了,可四婶又开始为小儿子发愁了,小儿子也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可家里的钱给大儿子娶媳妇就花了不少了,虽然他们已经给两个儿子都盖了新房子,但要是二儿媳也要高彩礼,他们可就拿不出来了。
四婶的儿子叫小韩,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出去打工了,四婶托亲戚朋们多给留意点,有合适的女孩儿给她家小韩介绍介绍。
母亲为儿子操心,她和邻居们聊天时说起小韩,就发愁说不知她未来的二儿媳在哪呢?不过没过多久,她的二儿媳就出现了。
小韩在外边打工,有一次回来时,在车上遇到了一个女孩儿,他看着好像是见过,但就是想不出是谁。
女孩儿看到小韩,还是她先认出小韩了,于是说:“真巧,你也回家呀?”
小韩有些不好意思,还是想不起她是谁。
“认不出我是谁啊?咱俩一个村的,我是北街的,上学的时候比你小两年级,我叫小敏”,这么一说,小韩想起来了,上学的时候,小敏的同学都爱叫她小米 粒,因为她长得娇小可爱。
上学的时候,小韩和小敏并不熟,上初中以后他俩就不在一个学校上学了。
别看是一个村的,小敏住村北,小韩住南边,不在一个学校上学后就差不多没见过面了。
不用说他们不上学后都去打工了,没有见面的机会,小韩没认出她来。就是一个村的,有些年纪大的总在村里住着,但住得远的也只是认识,却并不是很了解。
小韩和小敏因为是同村的,就聊的多了。本来两人不熟悉,自从坐同一趟车回来后,他们就联系的多了,俩人在同一城市打工,回家的时候一起回来,该去打工了,小敏就来叫上小韩一起走。
四婶以前没见过小敏,她来找小韩一起去打工时才见过了,四婶挺喜欢小敏,她也看出来了,小敏也喜欢小韩,她就问儿子是怎么想的?要是小韩也喜欢小敏,她就托人去小敏家说媒。
小韩没直接说喜不喜欢,只是说小敏挺懂事的,长得漂亮,却并不矫情,打工挣了钱也很少给自己买东西,但每次回来给父母买东西却是舍得花钱,对父母很孝顺。
听了小韩说的,母亲更喜欢小敏了,她也看出儿子也是喜欢的,就跟儿子说他要是同意,改天就托人去说媒啦,小韩说他和小敏又不是别人介绍认识的,就不用找媒人了吧?
母亲说那哪行啊,还是找个媒人吧,小敏家有什么要求,有个媒人好说话。
小韩说彩礼什么的他和小敏说就行了,小敏再和她父母商量,他们两个人来回传话就行了,还用费事找个媒人干嘛?母亲说:“小敏家肯定也愿意找个媒人,只要你愿意娶小敏,找媒人这事你就不用管了。”
小韩说母亲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小韩父母商量,找谁合适呢?掂量来掂量去,他们决定找小敏的姑姑。
小敏的姑姑就去和哥嫂说了,问他们同不同意这门亲事?小敏的父母说只要女儿喜欢小韩就行,他们不反对。他们也总听小敏说起小韩,觉得小韩这小伙子也挺好的。
既然这样就好办了,商量一下要多少彩礼,还有其它什么要求?
四婶心里挺没底的,她也不知道小敏父母会要多少彩礼,若是要个十几万,她家就得去借钱了。
四婶的心正悬着呢,小敏的姑姑传话来了,说她哥嫂对彩礼没什么要求,让小韩家看着给就行了。
四婶这下放心了,看着给就是没要特殊高的彩礼,四婶以前对小敏父母并不是很了解,但从彩礼的事上,她觉得小敏父母是通情达理的人。
一般的彩礼有66000的,88000的,有的还有更高的,四婶说就给88000,不比高的,也不能低了,给这么多她家还是给得起的,别人家有的,四婶家也是一样不少,小敏父母没要那么多的彩礼,四婶就已经很知足了。
现在差不多都要在城里买房子,没钱的借钱也得买,四婶家是新盖的房子,只是还没装修呢,小敏父母没要求在城里买房,四婶家把新房装修好就行了。
新房装修好了,四叔四婶又给小韩买了车,大儿子结婚时就买了,父母不能偏心,给小儿子也得买。即使这样也是大儿子结婚花的钱多,给大儿媳的彩礼比给二儿媳多好几万,并且结婚时,亲家母也要求大操大办。
这回小儿子结婚要办什么样的婚礼,虽然小敏父母没说要大办,但四婶说也要办得隆重 点,因为他们高兴,这比亲家要求大操大办是两回事。
小儿子结婚了,儿媳的嫁妆很丰厚,那88000的彩礼,父母又给了女儿。
四婶觉得亲家两口子都很不错,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女儿也错不了。
小韩和小敏结婚后,四叔四婶就和两个儿子分家了,他们自己有房子,两个儿子也是各有各的房子。
不和儿子儿媳住一起,应该就不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别扭了,四婶说小敏倒是很好相处,比大儿媳不事多,她们要是有啥东西要给两个儿子分的时候,大儿媳总爱占小便宜,小敏总让着她。
两个儿媳比起来,四婶更喜欢小儿媳。
小韩和小敏结婚半年多了,四婶跟四叔说:“日子过得真快,一晃两个儿子都长大成家了,儿子小时盼着他们快点儿长大,可是儿子们长大了,咱们也就老了”,四婶笑着指了指自己头上几根白头发。
四叔忽然问:“今天几号了?你的生日就快到了吧”?四婶话还差好几天呢。
四叔说:“我看这俩小子还记不记得你的生日”,他说俩儿子的生日 他们从没忘过,不知道儿子会不会记得父母的生日。
四婶倒不在意这些,她说忘就忘呗,老话不是说娶了媳妇忘了娘吗。
小韩和小敏已经结婚半年多了,这天小敏说她得去给母亲买礼物,她母亲的生日快到了,她打算给母亲买只金手镯,小韩一听就说:“买两只”,还没等他说完呢,小敏就说:“本来我就打算买两只的,等婆婆生日时也送一只”,小敏还问小韩,婆婆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你都没等我说完呢,过几天就是我妈生日”,两人都说了各自母亲生日是哪天,然后他俩都说怎么这么巧啊,原来她们的生日是同一天。
小韩心里盘算开了,母亲和岳母同一天生日,到时候去给谁过生日啊?他自己打算好了,给母亲和岳母的生日礼物都是一样的,如果媳妇要去娘家给她自己的母亲过生日,那他也要给自己的母亲过生日,到时他们各自给各自的母亲过生日。
小韩是这样想的,小敏却想出了另外一个主意,这让他觉得真是小看媳妇了。
生日的头天晚上,四婶煮了长寿面,老两口吃着面,四叔说:“这俩小子没有一个提你生日的事,看来是真的忘了。”
四婶说忘就忘吧,只要儿子们生活的好就行了。
到了第 二天早上,四婶起的挺早,做好早饭,四叔吃饭时还叨咕着儿子们把母亲的生日给忘了。
快到做午饭的时候,小韩来叫父母去他家里,但是他没提生日的事,父母问他有什么事,他偏不说,只说去了就知道了。
四叔四婶到了小儿子家,一进门就看见亲家两口子和儿子也都来了,四叔四婶连忙跟他们打招呼,但心里在纳闷呢,有啥事儿啊?亲家一家人都来了。
只听厨房里传出吱啦吱啦的炒菜声,还有几个人的说笑声。
这时小敏从厨房出来了,让小韩把桌子摆好,四婶想去厨房帮忙做点什么,小敏没让她去,说饭菜已经做好了,是嫂子和她的娘家弟媳帮着一起做的。
小敏说母亲和婆婆什么都不用管,不一会儿,饭菜摆上桌了。
当大家一起举杯祝两位母亲生日快乐时,四婶才知道儿子儿媳是给她过生日,她也是这会儿才知道亲家母和她同一天生日,真是太巧了。
这个主意是小敏出的,当她听说婆婆和她母亲同一天生日时,就跟小韩说母亲和婆婆平时那么操劳,她们生日了,要给她们好好庆祝庆祝,就在她们家做一桌丰盛的饭菜,大家聚一起给婆婆和母亲过生日。
这个生日过得热热闹闹,真是一个特别的生日,四婶特别开心,她还美滋滋地瞟了一眼四叔,笑他没猜对,错怪儿子了。
吃完饭,小敏拿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金手镯,送给母亲和婆婆一人一只,四婶见这礼物也太贵了,她不想要,小敏拉过她的手,把镯子给她带上了。四婶见儿媳这么孝顺,笑得合不拢嘴,心里高兴娶了个好儿媳妇。
四叔在一旁看着,也是心里高兴,娶了这么好的儿媳真是他们的福气。
小敏的父母是通情达理的人,才教育出了好女儿。
四婶说,儿子再好也不行,要是儿媳妇不好,婆媳之间也很难相处得好,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儿媳,娶个好儿媳,一家人才能和和睦睦的,四婶对这个儿媳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