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黑斑怎么去除小窍门核桃黑斑病的病状及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点击:[0]人次
核桃黑斑病的病状及防治方法
核桃黑斑病属细菌性病害,在我国分布范围广,西北、西南、华北、华东等地均有发生。植株受到该病为害时,会出现叶片皱缩、枯焦、脱落,嫩梢枯死,果实黑腐、早落等症状,严重影响核桃的质量和品质。要在选择抗病良种的基础上,加强施肥浇水、整形修剪、防治病虫等管护工作,在发病初期喷施波尔多液、代森锌、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防治。
1 病状
主要为害叶、嫩梢、花、果实,以果实受害最为严重。①叶面受害,出现近圆形或多角形的小黑斑,病斑外缘有半透明状的晕圈,严重时,会连接成大病斑,有时呈穿孔状,使叶片皱缩、枯焦,甚至早落。②叶柄及嫩梢受害,病斑呈长圆形或狭长状,褐色,微凹陷;当病斑绕枝一圈后,造成枯梢。③花序受害,先产生黑色水渍状病斑,以后花轴也逐渐变黑,并弯曲,甚至早落。④果实受害,在幼果期即可受害,开始在果面上出现黑色小点,随后病斑迅速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下陷,龟裂并变为灰白色,病斑边缘出现水渍状晕圈,果实略显畸形;随着病斑的继续扩大,果实变黑腐烂。老果受害时,因核壳逐渐硬化,病菌无法侵入,因此,病斑只限于外果皮;当幼果受害时,果皮尚未硬化,病菌可以向内扩散,进入果核,使核仁、核壳变黑腐烂,病果早落。
2 病原
该病是由核桃黄极毛杆菌引起的。菌体短杆状,一端有鞭毛。在马铃薯、琼脂、葡萄糖培养基上,菌落初呈白色,渐呈草黄色,最后呈桔黄色,圆形。该菌能缓慢的液化明胶,在葡萄糖、蔗糖、乳糖中不产生酸,也不产生气。菌落生长最适温度为 28℃~32℃。
3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枝的老溃疡斑内、芽鳞和残留病果等组织内越冬。翌春借雨水、昆虫传播到叶上,再由叶片传播到果实枝条上。由于细菌能侵染花粉,因此,花粉也是传染媒介之一,核桃举肢蛾、蚜虫、蚊、虱等昆虫也可携带染病花粉飞到健康的树上使之染病。病菌由气孔、皮孔和各种伤口处侵入,主要侵害植物细胞的薄壁组织,偶尔也侵害纤维束,导致细胞结构破坏,直至死亡。
该病发病的早晚、发病程度与雨水有密切的关系。在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在干旱少雨的年份,发病轻。当组织幼嫩、气孔开放大以及伤口多的情况下,常有利于该病的发生。病菌侵染叶片、幼果时的适温为 5 ℃ ~ 27 ℃。病菌的潜育期一般为 8 ~ 15 d。在河南地区一般 5 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 ~ 7 月为发病盛期。核桃栽植密度大、树冠稠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不同品种、树龄、树势发病轻重也各不相同,新疆核桃重于本地核桃,弱树重于健壮树,苗木和老树重于中、幼龄树,受核桃举肢蛾等虫害危害严重的树木和地区病害也相对较重。在核桃展叶期、开花期最易染病,以后抗病力逐渐增强。
4 防治措施
4.1 栽植良种。选择栽植抗病、抗虫的优良核桃品种,如辽核 4 号、香玲等。
4.2 加强管理 。一是采收后结合修剪,及时剪除或清除病枝、病叶和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菌侵染源。二是在核桃举肢蛾、蚜虫等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区,要注意及时防治害虫,消灭传染媒介。三是采果时要避免损伤枝条,减少伤口,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四是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势,增强抗病能力。五是采取合理的栽植密度、合理的整形修剪,优化树体结构,使枝叶分布均匀,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以减轻该病危害。
4.3 化学防治。核桃发芽前(3 月上、中旬),均匀喷洒 1 遍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还可兼治介壳虫等其它病虫害;核桃展叶前,可喷洒 1∶0.5∶200 的波尔多液,保护树体;在 4 ~ 8 月发病期,可喷洒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 ~ 1 500 倍液;在核桃发芽后、开花前、开花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可各喷 1 次波尔多液、代森锌,同时,可与乙蒜素、草酸铜交替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性。更多内容看以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