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君臣观念是怎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0]人次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君臣观念是怎么样的?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一起来看看韩非子的故事吧。
韩非的术治主张是基于他对君臣关系的认识的。在韩非看来,君臣之间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而且“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所以秦国的军功大臣即使战功卓著、声名显赫也不得封侯。如秦始皇二十三年,始皇复命王翦伐楚,出征前“王翦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尤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嚮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虽然王翦此举是为使始皇心安,但亦可看出秦始皇心中的君臣关系,无非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而秦统治者对于君臣关系的认识,正是基于秦变法以来法家的治国观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实韩非主张确立法的权威地位以及使用法术选任官吏,都是为了维护君权服务的,只有通过这种途径选拔出来的官吏才是唯君命是从的忠臣。如果抛开法度来选任官吏则“群臣废公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壹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壹图之国”。
于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更名民曰黔”。这场争论最终以实行郡县制的主张的胜利而告终,从这一事件的表象上来看是对君主集权的加强,使君王得以独揽天下大权。然而从本质上进行分析,秦王朝决定推行郡县制是在法家“壹”的观念下做出的选择,同时又是以法治观念已成为秦人普遍的价值取向为基础条件的。
从商鞅以“壹”的观念出发在秦国推行变法,至韩非进一步将“壹”的观念发展为统一天下集中君权的理念,“壹”的观念己经深深植根于秦人的价值体系中。因此在面对重大历史抉择时,秦王朝便在“壹”的治国理念的惯性推动下,做出实行郡县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