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古人是如何看待牛的五牛图为什么是镇国之宝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2]人次

古人是如何看待牛的?《五牛图》为什么是镇国之宝?

《五牛图》由唐朝韩滉所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那么《五牛图》为什么会被誉为镇国之宝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众所周知,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说过:“封建经济的根本在于农业”。

更不消说,时至今日,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大国。

“农业兴则社稷兴,农业废则国家危。”绝不是耸人听闻的论调。

农业生产离不开人,更离不开牛,并不是说今年是牛年,笔者刻意褒扬它。耕牛以其劳苦功劳,早就获得老祖宗的尊重和爱护。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其中载有明文:“牛为耕稼之本,马即致远供军。”在古代中国,牛马的地位,当真是举足轻重。

由此又可得出结论:牛壮则农业兴,牛弱则农业废。在封建王朝,作为最主要的生产工具,耕牛的用途不可谓不大,甚至能左右国家的兴亡。

此图历经辗转,落入乾隆皇帝手中。乾隆在画上题过一首小诗:

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

舐龁讵为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众所周知,乾隆好在名画上题跋作诗,但大部分诗作了了而已,但这首诗却颇得韩滉之意图。

此诗最末一句,包含了一则典故。丙吉是汉宣帝时期的名臣,他经常外出考察民情。

某次外出,丙吉碰到街上一群人打架斗殴,他丝毫没有过问,直接走了过去。

过了一会,丙吉看到一头气喘吁吁、步履蹒跚的牛,他却停住脚步,命令随从问农夫,他的牛走了多少路,何以如此劳累。

仆人不解,问丙吉为何重畜而轻人。

丙吉解释道,打架斗殴的事情自有地方官去处理,他不必亲自过问。现在还是春天,本来不算太热,牛没走多久就热得喘气,说明现在的节气不太正常,农事势必也会受到影响,这才是他该管的民生大事。

这则典故被称作“丙吉问喘”,宰相韩滉作此图,想必也是抱着相同的心态,关心民间疾苦,而乾隆以“要因问喘识民艰”为诗,证明他还不是个糊涂的皇帝。

人们常说,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若以此论之,耕牛曾经是人类的好帮手,虽然如今它们在农事上的功用,早已不再重要。但牛为人类所作的牺牲,反而更大。

我们心安理得地饮其乳,啖其肉,报答给它的,也不过一个微不足道的生肖座次。哪怕过了几千年,牛终究还是最默默无闻的存在。

声屏花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

艺术家期刊

大众文艺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