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经济热点

嵇康的死亡是最典型的才子死亡方式他的结局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1]人次

嵇康的死亡是最典型的才子死亡方式,他的结局是什么?

嵇康(公元224年-263年,一作公元223年-262年),字叔夜,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纵观中国历史,文人才子的生命归宿大抵有四种:

其一,在隐居中濫然长逝,如陶渊明,如孟浩然,如唐寅;

其二,在失意潦倒中忧郁而死,如李白,如杜甫, 如李商隐;

其三,在理想破灭后自尽而死(投水者居 多),如屈原,如司空图,如王国维;

其四,因言罹祸, 死于统治者的屠刀之下,如嵇康,如高启,如金圣叹。 笔者以为,第四种死亡是最典型的才子死亡方式,而嵇康则是第四种之中最典型者,一是因为他的年代相对较 早,二是因为他所处的正是一个腥风血雨、箝制舆论的 时代,三是因为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忠义之士,四是因 为他是个秀外慧中、内外兼修的真才子。

01、嵇家有男倾洛城

我们通常认为嵇康是西晋文学家,音乐家。实际上, 他一生都生活在三国时期,而且与魏国皇室有着密切关 系,他的妻子是魏武帝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公主。

山涛在升任新职后,竟然傻不愣登地打算推荐嵇康 担任他以前的职位,嵇康这座活火山终于喷发了,他笔疾书,一气呵成,写下了重达千钧、光耀史册的《与 山巨源(即山涛)绝交书》。在这篇宏文巨作中,嵇康 首先批评讽刺了其志不坚的山涛,而后洋洋洒洒地列出 “七不堪”、“二甚不可”,表明自己不愿为官、崇尚老 庄、蔑视封建礼教之心迹,并嘲笑抨击了司马氏统治团。

《与山巨源绝交书》就像一篇嵇康和司马氏公开决 裂的宣言书,最终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但嵇康是九死 不悔,心如玉石的。令人瞠目结舌、大跌眼镜的是,他 竟然在临死前将子女托付给了那位山涛先生。

据《晋书》记载,嵇康在与亲人诀别时,看着自己 的一双儿女,深情而放心地说出这样一句耐人寻思的话 语:山公(指山涛山巨源)在,汝不孤矣!因为他知道, 虽然山涛与他政治选择不同,但绝对是一位宽厚善良、 诚实可信的长者(山涛比嵇康年长二十多岁)。

事实证明,嵇康没有看错人,山涛不但将嵇康的子 女养育成人,而且还推荐嵇绍(嵇康之子)担任了重要 官职。嵇康与山涛二人共同演绎了一段“君子和而不 同”的历史佳话。

那么,旷世才子嵇康生命的最后岁月是怎样在历史舞台上挥洒的呢?

05、《广陵散》于今绝矣

正当司马昭因为《与山巨源绝交书》而恨嵇康恨得 牙龈肿胀、几近喷血时,一桩冤案将嵇康扯了进来,不 知当时司马昭是否兴奋地大叫一声“天助我也!”尔后 亢奋地废寝忘食,满屋子转圈。

原来,嵇康好友吕安之兄吕巽迷奸了弟媳徐氏,却 反过来恶人先告状,以“不孝”的罪名诬陷吕安,结果 倒霉的吕安身陷囹圄。义薄云天的嵇康闻听消息后,义 愤填膺,努力营救。不幸的是,他在为朋友作证时,却 恰遇钟会,钟会公报私仇,竟以“乱群惑众”的罪名将 嵇康打入大牢。

嵇康临刑之前,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从容不迫地 演奏了他最喜欢的曲子《广陵散》,一曲终了,嵇康长 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而后慷慨赴死。海内闻之,莫不痛惜。

公元262年的那一天,《广陵散》绝矣!奇男子嵇康绝矣!

上海包装

造纸装备及材料

今日自动化官网

下一代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