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晚年时期为何会死于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18日 点击:[16]人次
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晚年时期为何会死于囚所?
鳌拜,清朝三代元勋、权臣,曾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当时的鳌拜可能从未想过,自己会被一个16岁的小皇帝擒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钦定了鳌拜等人的十二条罪状,称鳌拜"任意妄为,令文武各官撤出伊门,内、外用其奸宄之徒,果真大失天下众望。"康亲王杰淑等上奏罗列了鳌拜三十条罪状,可是康熙仍念及其长年效力朝廷,为皇太极立下过赫赫战功,终究改立斩为拘禁。还是这一年,曾经的大清第一勇士最终敌不过年老体衰,死在了禁所。
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姓瓜尔佳氏。他出身将门世家,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战功彪炳。崇德二年(1637)的皮岛战役,在清军久攻不下的情况下,鳌拜主动请令"不得此岛,勿复见王"。在战斗过程中鳌拜英勇无畏,舍命相搏,冒着箭矢和炮火登上城墙,大破敌军,从此明朝的东江镇名存实亡。在这次战斗鳌拜的突出表现得到了皇太极的赞许,论功行赏时封其为三等男爵,并赐予"巴图鲁"之号。
鳌拜作为满清贵族,代表的是关外旧臣的势力,他们从来不会想着如何治国理政,只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力量,所以对于汉臣极尽打压。辅政期间,鳌拜以"率循祖制,咸复旧章"的旗号,出台一系列政策减少进士录取名额,裁并翰林院等机构,实则为了减少汉臣数量,维护满洲贵族利益。在这期间,汉官基本上处于无权、少权地位,政治上也备受歧视。汉臣对此怨气颇深,整个官场"实心为国者少,附党行私者多",朝廷执政空心化。
康熙帝对鳌拜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他年少多智,密谋除去鳌拜,暗中找了一批少年侍卫在宫中练习摔跤。鳌拜从来没把小皇帝放在心上,以为"帝弱好弄",做"布库游戏"是小孩子的爱玩心性。皇天不负有心人,康熙帝图谋良久,终于时机到来。康熙八年(1669),鳌拜的亲信被支走离开京城,他本人单独入朝时被这些布库少年一举擒下,锒铛入狱。
之后,鳌拜集团势力也被迅速清除,国家政权重新集中到皇帝手中。年轻有为的康熙开始全面学习儒家文化,汉官也纷纷登朝临事,理学也被视为清朝立国之本。鳌拜被捕标志着以辅臣为首的保守满清贵族势力被逐渐边缘化,没有朝廷内斗的清朝可以集中力量谋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