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财经论坛

半糖生活小常识中年女性的半糖婚姻既是有情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6日    点击:[15]人次

学生时代看多了言情小说,总以为霸道总裁式的爱真实而普遍存在,直到毕业后看惯了身边已婚夫妇的满地鸡毛,才明白那样的爱情实属罕见存在。真正的婚姻生活,大都是淡淡的半糖状态。近日,“70后”作家、四川省作协副主席骆平出版的新作《半糖时刻》(浙江文艺出版社),通过高校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书写,描摹了中年高知女性的情感与精神困境,以一种独立又温润的女性思想,治愈现代女性的多重焦虑。

“一连几天,朱砂都在学院办公室遇见斯羽。一开始,她并不认识他。就见这个相貌异常清秀、瘦瘦高高的男孩子,背一只耐克的轻便款双肩包,不断来找学院的研究生秘书,每次都带来一堆不同的刊物或是光盘。他是在纠缠奖学金的评定。文件里白纸黑字地规定了加分项,他的论文和视频全对不上,偏偏要较真,言语里透着那些文件规定不严密、不专业、不全面的意思。一个学生非要对抗学校,这孩子是不是傻啊?朱砂不禁留意起来。研究生秘书解释了一遍又一遍,这孩子不走,也不动怒,就那样气定神闲地阐述他那些作品的价值,不比别人的差劲,尤其不比文件里罗列的期刊和播出平台上的作品逊色。学院的研究生秘书姓徐,是一个卷发中年男人,不猥琐,也不油腻,平生嗜好唯有摄影,是能够赶一千公里的路、凌晨守在山顶等日出的主儿,那才是他的人生,除此以外,都是庸俗的人间,不足挂齿。朱砂亦是背包客,但与徐秘书不同,她的目的不是赶路看风景,而是寻一处世外桃源,安静下来,彻底地交托纷扰的身心,犹如释迦牟尼的那棵菩提树——当然至今没有找到。因此,她虽不是这学院里的人,跟徐秘书倒是聊得来,互加了微信,偶尔聊一聊冷门有趣的旅行地。徐秘书对人对事一向高冷,朱砂从未见他对这种拧巴的学生充满耐性,不厌其烦地解答释疑,不由得又多生出一层好奇。”《半糖时刻》开篇的每一句话,都是娓娓道来,徐徐缓缓,却让读者陷入深思之中,这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四川作家骆平是国家一级作家、四川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小说月报·原创版》《钟山》《花城》等发表多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爱情有毒》《过午不食》《野芙蓉》等近20部作品。先后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四川文学奖、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等各类奖项,并参与影视剧创作数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主办人张莉曾评价说,骆平教授既是一位研究者,也是一位创作者,这样的身份和经验使得她的写作开阔而通达。在她的笔下,不仅女性形象多样,男性形象也让人难忘,在两性关系的认知上,这位写作者独具自己的性别视点——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在她笔下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人,不卑微也不强大,他们身上,珍贵地保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些柔软、笨拙以及脆弱。正是这样的视点,才使得骆平的写作有趣、鲜活而又深具生命能量。

《半糖时刻》是骆平又一部女性意识的问鼎之作!讲述了一位优雅、玲珑剔透的C刊女编辑朱砂,再婚的丈夫是师大电影学院院长,在其学术领域是拥有顶级资源和话语权的大咖。如此夫妻,相处极富分寸感,理性时刻在线,一切都趋于完美,宛如社会高知精英层面和谐生活的模本。这种平衡,却渐渐因一瘦弱干净又十分特别的男学生斯羽的介入产生了新的涟漪。朱砂曾为了自我发展放弃抚养亲生儿子,如今儿子自然疏远自己亲近继母,因着这层愧疚和暗伤,她对斯羽另眼相待。在儿子需要自己的关键时刻,朱砂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与过去和解的自我救赎中,与此同时,斯羽则用年轻的生命完成着充满朝气与奉献精神的爱……小说勾勒了一种婚姻中的趣味生态——“他们不是初婚,即使是相识时,也已经不可能有太过浓醇的甜蜜,一切都是淡淡的,所谓的半糖状态”,寥寥数笔,便将人的理性考量与现实抉择刻画入微。

热播剧《伪装者》编剧、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张勇对《半糖时刻》是赞誉有加,在她看来,骆平对语言的把握已经炉火纯青,既有丰沛的抒情,但更像蚌蛤一样将秘密紧紧锁住。所谓大旨言情,厚德载物,这个故事里的人生观是对人生的隐秘反讽,因此成为高尚、智慧与卓越的心灵实证。小说中,有一次,朱砂搭斯羽叫的出租车回家,没想到斯羽不仅让司机先送自己,还在下车时把自己那一份车钱先付了,虽然朱砂不是斤斤计较的人,但是对这个喊自己师母的孩子还是不由地多看了几眼。后来的一次交流,斯羽终于将自己深藏心底的秘密告诉朱砂:“斯羽徐缓地说:‘我一直记得,第一次见到您,是在徐秘书的办公室里。我是去质疑奖学金的事,您就坐在那儿看书,您看的是一本电影史的书,是从徐秘书的书柜里取出来的。徐秘书的书柜里有不少书,学院的资料室装修,他挑了一些书充实到自己的书柜里。您看书的那种姿态,好像不是在人来人往的办公室里,而是在一处深山老林里,空山无人,鸟鸣溪涧,您就在溪水边捧着书读。那天,您穿着一件白色的风衣,很少有人能够把白色风衣穿得那样高贵、自在。您的丝巾,我回去查过,是爱马仕的钥匙方巾。’朱砂震惊得无以复加。她记得那天,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她去接罗勒下班。在斯羽的记忆中,那一幕却是如此刻骨铭心,他连她穿过的衣服、看过的书都记得清清楚楚。她想起言姐说的那句话,‘我觉得您有权利知道,除了我的父亲,您还曾经被一个男孩子如此深爱过’。斯羽接着说了下去:‘我是一个较真的人,但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奖学金那件事是例外。我写了材料,第二次送去徐秘书的办公室时,我觉得,在那里还能见到您。我当真再次见到了您。我不知道自己会去打听一个女人的底细,可是,我就这么做了。我第三次去见徐秘书的时候,您没在,我转弯抹角地问起您,原来,您竟然是我的师母。这个发现让我惊喜,因为我知道,稍加努力,我是可以常常见到您的。’斯羽停下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接着说:‘打车让您分担一半车费,您还记得吗?我发了一个红包给您,至少那是我们交流过的痕迹。假如我不再有机会,在我们的对话框里,不会什么都没有。我没有想到,我会在厦门遇见您,会来到您的家里,会停留在您的身旁。’他顿住了。朱砂感到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额头、她的脸。她抬起眼,斯羽没有看她,他的目光落在虚空的地方。他的手停留在她的脸颊上,他捧着她的脸,却没有朝她看。他静静地说:‘也许很快,我就会什么都看不见,当我不能用眼睛看到您的时候,我的心会牢牢记住您纯净的模样——这就是我的秘密。您看,我终究还是没能忍住。’朱砂再次落泪。这一回,是因为时间带来的欺骗。斯羽不明白,他们是不对等的。他看到的那种纯净,不是原初的单一与干净,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那种纯净是有底色、有内容的,底下泛海沉舟似的杂质,都被光阴给过滤了,剩下来的,只是表象而已。这些,必得斯羽活得够长够久,才能领悟。”

从第一次遇见朱砂时起,斯羽就爱上了朱砂,不过那时斯羽还不知道朱砂是自己的师母。后来斯羽一直将这份秘密深藏心底,他珍惜所有能和朱砂相处的时光。故事的结尾,斯羽只能在病床上等待死亡的来临,他最终还是诉说了自己的喜欢。只是与此同时,虽然朱砂想要做一回自己,却仍旧被曾经的自己桎梏。“在离开斯羽三天也就是整整七十二小时以后,她才重新想起他。”朱砂只能在心里留存着曾经的爱意,但是仍旧回归了这个表面上的家庭,或许这是她的命运。“只是,她的一颗心,再也不能回到过去。她再也不能若无其事地想到斯羽,就像是想到任何一个不相干的年轻男人。她也再不能与罗勒聊起斯羽,那是她的禁忌。即使是罗勒,她发现,她也没有办法再像以前那样,漫不经心地去爱着他。现在,爱是她不可触碰的一道伤,她要努力去避开它,无欲无求地度过余下的中年时光,以及即将到来的暮年。”

通过《半糖时刻》,作者骆平坦言更多是想表达这样一种感受:能看到在中年夫妻的婚姻关系中更冷静的、有算计、有理智的一面,她觉得这意味着我们非常理智地把控自己的生活。人到中年以后,高知女性到达了一定的精神思考层面以后,能够自主、自如地把控生活,包括婚姻,这其实是很圆满的一种状态。其实女性主义的真谛就在于把握自己。《半糖时刻》试图回应如何看待当代婚姻关系的问题,也许也是一种婚姻范本。(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编辑:王欣 责任编辑:董小玥 审核:周华

美国看病咨询网站

国外医疗中介机构排名

赴美就医服务咨询电话

海外求医十大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