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活常识指导要点有哪些培养小班幼儿生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点击:[14]人次
金堂县第三幼儿园 唐红
小班的孩子,离开大人的呵护,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里,将要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盥洗、如厕、进餐、午睡,是每一个小班孩子一入园就首先碰到的难题,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的整个阶段,而抓好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从小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将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孩子的身体发育看,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幼儿自身也产生了独立地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服的愿望。这时,作为教师或父母,要根据幼儿的需求,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幼儿实现生活自理的愿望。
策略措施
以直观形象的教学,帮助幼儿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论,“幼儿的动作和知识发展是通过活动而习得的”。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幼儿乐于学习。如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我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卷起衣袖,轻开水龙头,淋湿小小手,关上水龙头,再用肥皂擦擦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五指交叉搓搓,双手扣着搓搓,五指顶着手心搓,握着拇指搓一搓,再握手腕搓一搓,搓净小手开小水,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关上水,甩三下,一、二、三,往回走,擦擦手。”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和反复练习,孩子们都能正确洗手了。并且在老师的提醒下,逐步养成饭前、便后、手被弄脏和体育活动结束后洗手的习惯。
进餐也是培养小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幼儿能否适应集体生活的一大难关。
《指南》对3-4岁幼儿在健康领域的目标是:“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细嚼慢咽,不边吃边玩”。“能安静独立地进餐;不乱扔饭菜,饭渣菜渣放入渣盘里,能基本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根据《指南》要求,语言活动中,给幼儿讲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吃得真干净”,编儿歌“小米粒别生气”等,还让幼儿听、念一些有关蔬菜的简单儿歌,如“青菜”、“萝卜”、“番茄”等等。进餐时,向孩子们介绍饭菜的名称、营养成分、以及色、香、味等,激起孩子的食欲;教孩子念儿歌“吃饭了,坐坐好,手拿勺,扶住碗。一口一口全吃掉,吃得干净吃得饱。”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孩子们的进餐习惯逐渐养成:用餐时,孩子们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大部分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能够独立进餐。对于个别吃饭慢、挑食的孩子,老师则更多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与习惯好、胃口好的孩子坐在一起,互相影响;孩子一有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老师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使他们大口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真正做到了吃好吃饱。
《指南》在3-4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中指出:“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一日活动中,老师既要鼓励幼儿,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要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把较为单调的生活能力训练活动转化成幼儿乐于参加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自理的乐趣。教孩子穿衣服时,如穿套头衫,我用钻山洞的游戏来教孩子:先用头钻大山洞(下摆),往上再钻小山洞(领口),两手弯曲钻小洞(衣袖);穿开襟衫,通过“先抓领子,再盖房子,伸出袖子,再扣扣子,理好领子”的顺口溜等等,幼儿学到了穿衣服的方法。随着幼儿自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又开始教幼儿学习把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我一边念“关上两扇门(衣襟),两臂抱一抱(衣袖),弯下腰,平躺好”,一边做演示,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不但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较好的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使幼儿掌握生活技能。
在一日活动中,我抓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如开学之初,天气比较暖和,大部分幼儿穿的还是凉鞋,我们就利用午睡前后的机会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在孩子学会了穿凉鞋以后,老师再逐步教幼儿学习穿运动鞋,通过老师的多次示范和幼儿的反复练习,孩子们不但学会了穿凉鞋,还学会了穿运动鞋;学期中,天气渐渐转凉,幼儿的衣服逐渐增多,我又重点让幼儿练习穿脱衣服。特别是午睡前的一段时间,我们对午睡活动中穿脱衣服困难、动作慢的个别幼儿,重点加以指导,并请能干的幼儿来示范,让能力弱的幼儿一边学习一边练习,老师再适时的加以表扬鼓励,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幼儿从“我不会”到“我会穿,我自己穿”,大大提高了幼儿穿衣服的效率。
利用区域游戏帮助孩子熟练掌握生活技能。
一日活动中,我除了利用孩子午睡起床的时间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同时利用区域活动,帮助孩子更加熟练地掌握生活技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在操作区,给幼儿提供扣扣子、拉拉链等操作材料,帮助孩子锻炼小手肌肉,在“娃娃家”提供布娃娃、小衣服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并掌握穿脱衣服的技能,并开展“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使幼儿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
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幼儿与家庭关系密切,唯有认识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与家长有效合作,共商教育对策,才能使教育适应孩子的需要。1998年12月4日,日本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与家庭密切合作,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家园共育已是世界幼教发展的一个趋势。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培养还不够,需要家园一致,一方面能使孩子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对孩子来说,学到一个新的本领也会非常高兴,并且增强幼儿的自信。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和晚餐、早餐等,都需要家长在家庭中加以养成和督促。为此,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形式,向家长详细地介绍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尽量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园联系栏里,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以及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加强家园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小班保教工作的重点之一,正确的培养可以为其将来的发展在身体、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